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能源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意见
发布时间:2006-03-01 来源:国家能源局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推进能源科技进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以下措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能源工业的发展。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目标,重点突破和跨越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化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的关键技术。加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着眼未来,把握科技创新先机,赢得未来能源发展的主动权。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国能源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学技术促进能源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能源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新能源技术发展和应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经过15年的努力,煤炭高效清洁开发利用和多联产技术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煤炭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大型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普遍应用,煤基液体燃料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复杂地质条件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取得新突破,油气可采储量和采收率进一步增加和提高;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基本实现自主化;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能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取得新发展,供电安全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思路

立足我国国情和能源发展的需求,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能源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重大示范工程建设,优先发展洁净煤、煤基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等技术,全面提升能源科技支撑能力。鼓励能源企业和科研院校相结合,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快中子堆、磁约束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究,增强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引领未来能源发展。

二、加快关键技术创新,促进能源持续发展

今后15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要采取积极的财税和投资政策,统筹安排重点示范和试验工程,加快关键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的改进和更替,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为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优先发展以下五个方面的关键技术。

(一)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和煤基多联产

1.煤炭高效开采

不断提高国产综采成套装备生产能力、技术性能、工作可靠性,推广厚煤层日产万吨综采工作面成套技术应用,装备一批年产300-500万吨的采煤工作面,加快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积极采用综采技术装备和大功率刨煤机组,装备薄煤层百万吨工作面,促进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继续开展深厚冲积层建井、煤巷快速掘进、新型辅助运输、煤矿提升、装车配煤、矿井信息网络自动化系统等矿井辅助配套技术的创新,加快设备制造本土化。

2.煤基多联产及液化、气化

加快建设神华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力争2007年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形成年产100万吨油品能力,实现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为“十二五”时期全面推广奠定基础。在煤炭间接液化方面,继续抓好国内企业与南非萨索尔公司、壳牌公司的合作。稳步推进山东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发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适时建设示范工程,推进产业化应用。

3.煤炭清洁高效发电

加快建设IGCC(整体煤气化)示范工程。积极推广30万千瓦等级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开工建设一批接续工程,实施60万千瓦等级大型循环流化床的示范工程,加快本土化步伐,降低工程造价,为2010年以后全面推广煤炭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打好基础。加快发展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到2010年,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占煤电装机容量的15%以上。

(二)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

1.积极配合国家重大专项研究

配合科技部作好973、863计划任务的落实,积极参与“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课题的研究,重点落实依托工程,推动国家重大专项研究的顺利实施。

2.煤层气开发

加快沁南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到2010年,新增探明储量200亿立方米,年产煤层气4亿万立方米。通过实施示范工程,使我国在煤层气选区评价与勘探、钻井完井、多分支水平钻井与排采工艺、储层压裂增产改造工艺等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得到全面创新。

3.重型燃气轮机

结合东部发达地区电网调峰需要,规划布局天然气电厂,适度建设一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促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制造的本土化和批量化。结合天然气供求平衡状况,实施“油改气”等技改工程,促进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1.复杂环境与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勘探

重点研究三维叠前偏移处理和目标精细解释、岩性地层圈闭预测及地质综合评价、复杂地表和复杂构造建模与成像、隐蔽油气藏勘探、海相碳酸盐岩及山前构造带油气勘探核心技术。“十一五”期间,结合西部塔河油田勘探开发,加快碳酸盐岩缝洞油气藏开发核心技术开发。

2.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

重点研究中深层稠油油藏开发、特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及开发压裂、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超稠油油藏开发核心技术。

3.提高老油田采收率

鼓励大型石油企业结合油田生产开采,重点研究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化学复合驱核心技术。

4.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

重点研究海上大中型天然气田成藏、近海富生烃凹陷再评价、海上隐蔽油气藏的识别及勘探、南海深水区的勘探技术;通过研究和海上试验,探索发展海上稠油油田早期注聚提高采收率及配套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深水油田开发技术,掌握深水油田开发的工程设计、建造、安装等关键技术,实现深水油藏开发技术的重点跨越;通过“三一”模式和“蜜蜂式”采油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海上边际油田,形成一套集成创新的边际油田开发技术。“十一五”期间,要加快开展深水钻井船(3000米水深)、可移动式钻修井作业支持船、深水物探船、深水地质调查船、深水大型铺管起重船等关键重大仪器与装备研制。

(四)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

1.风电规模化发展

尽快完成全国风能资源评价工作,重点落实风能资源条件,组织开展一批大型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为大规模发展风电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和推行大型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制度,积极推进世界银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合作,加快百万千瓦风电场示范项目建设,促进大型风电设备制造本土化,提高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风电设备认证体系,促进风电产业体系建设。

2.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在农村沼气开发利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统筹部署全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优先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开发利用。重点解决生物质锅炉的国产化制造、生物质燃料的现代化储存、运输和处理技术。加快适于沼气发电的大型低热值内燃机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制造。建设示范工程,促进优质能源作物、能源植物的育种、种植,以及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的生产加工等技术发展。不断提高技术可靠性,促进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

3.太阳能开发利用及产业化发展

进一步加强与世界银行的合作,开展以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在西部地区的销售给予补贴,支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研制新产品和开展技术改进等工作。今后5-10年时间内,结合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需求,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并积极开展城市建筑物、市政设施、道路等领域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推广应用,促进太阳能光伏电池性价比逐步提高,扩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规模。加快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到2020年,太阳热能发电规模达到20万千瓦。继续与联合国基金会合作,开展建筑物一体化太阳能利用示范和推广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完善相关产业政策,选择一些大城市开展“绿色电价”制度试点,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发展。

(五)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加快研究更高一级电压输电技术,推广采用柔性输电技术,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节约走廊占地,提高电网工程投资效益。提高500千伏直流、750千伏交流输变电、100万千伏安级变压器、紧凑型及职能型开关等设备制造和供应能力。重点实施800千伏等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的电力输送。积极探索10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为今后发展高电压技术做好技术储备。

建设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相互协调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建立适应电力市场竞争需要的技术支持系统,电力系统信息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以市场换技术,统一技术路线,建设广东阳江和浙江三门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国产化项目,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核电技术标准,实现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自主化。积极支持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20万千瓦),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三、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引领未来能源发展

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经济、高效、清洁地利用化石能源,积极开发利用新型能源。第四代核能系统、先进核燃料循环以及聚变能等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氢作为可从多种途径获取的理想能源载体,将为能源的清洁利用带来新的变革。具有清洁、灵活特征的燃料电池动力和分布式供能系统,将为终端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重要形式。未来15年,要积极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研究规模化氢能利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先进核能技术。

(一)氢能及燃料电池

氢能和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尚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开发研究工作,密切跟踪技术进展情况,及时将最新技术的应用纳入能源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技术规范和标准,适时开展新能源技术试验和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分布式供能系统

分布式供能系统也称为分布式能源,可以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改善电网、天然气管网的运行调度和安全性能。目前,我国的分布式供能主要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小型热电冷联供,在上海、北京等地已建设了一些试点项目。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项目建设尚不规范。同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办法,影响分布式能源的推广应用。因此,要加快研究制定分布式能源的有关政策,组织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制定和完善分布式能源的相关技术规定,突破关键技术环节,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创造条件。

(三)快中子堆及磁约束核聚变

按照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反应堆—受控核聚变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积极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自主研究开发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压水堆和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技术,根据技术研发的进展情况,及时启动试验或示范工程建设。同时,按照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方式,积极探索聚变反应堆技术。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能源科技创新

(一)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能源科技进步事关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大局,国家应加大对能源科技的投入。一要增加基础科研投入,夯实能源科技创新基础;二要增加对重大试验和示范工程的投入,带动和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要增列专项前期工作费用,统筹组织重大科技专项和示范工程的前期工作。

(二)完善激励机制

在现有税收减免政策的基础上,统筹研究鼓励使用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政策。同时,充分发挥产品价格调节作用,进一步理顺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比价关系。完善财税、价格等激励机制,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三)引入竞争机制

推广风电特许权招标、煤炭液化业主招标的经验,因事制宜,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业主招标制度。以利于集中支持最有实力的开发主体承担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重点试验工程、示范工程,保证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