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建立监督机制 风电准入门槛有望提高
发布时间:2010-11-03 来源:中国工业报

“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但也暴露出技术基础薄弱、设备质量监督缺失等问题。”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简称风电分会)成立大会及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揭牌仪式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终身荣誉会长陆燕荪一语道出我国风电产业的现状是“有喜有忧”。

会上,工信部、能源局主管司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等有关领导,以及专家、学者、风电设备企业代表等共同研讨和分析了未来风电产业攻坚重点,明确了发展方向。

风电分会应运而生

在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和科技攻关推动下,我国风电产业迅猛发展。2009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58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据湘电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风电分会理事长周建雄介绍,目前国产1.5兆瓦和2兆瓦风电机组已成为市场主要机型,更大容量机型的研制不断传来佳讯,海上风电场建设已开始起步。“预计风电发展将步入一个新的黄金期。”

但在风电装机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风电产业链包括配套零部件、整机、风电场运营等环节,其中风电设备性能的优劣对该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此,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始终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为促进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经过近一年的积极筹备,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业内人士的热盼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应运而生。

“把全行业的力量组织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和引导风力发电设备制造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有序、稳定持续发展。”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启明道出该分会成立的初衷。“风电分会的成立得到很多企业的响应和支持,具备了相当规模和代表性。”据该分会秘书长李晓静介绍,目前单位会员已发展到80多家,由设备制造企业、专业科研院所、检测与认证机构等单位组成,其中国内风电整机制造排名前几位的华锐、金风、东汽等已成为该分会会员单位。

创建自主研发体系

“我国风电制造业准入门槛低,造成市场混乱、设备质量堪忧等,其关键是缺失权威监管机制。”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方晓燕对制约风电发展瓶颈的分析可谓一语中的。这一研判,也是对目前风电运行中存在安全隐患、屡屡出现故障现象的最好诠释。

据记者了解,尽管我国风电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却出现了投资过热现象,随着市场需求的急速膨胀,整机设备制造厂出现一拥而上的现象。曾有专家这样形容,“夸张一点说,只要是能转得动的风机都被拉走投运了。”而不少问题也相应暴露出来,有的风电设备投入运行不到240小时就出现了问题。

杨启明对风电制造业现状的概括尤为具体:“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制造技术,但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的设计技术尚未完全实现自主化;整机制造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但许多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尚未完全掌握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关键技术势必会受制于人,设备质量也难以保证。”

“目前风电行业正是需要从全盘技术引进,转向注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时期。”方晓燕认为,为促进风电这一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有序发展,“亟待建立监督机制和自主研发体系,在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方面下功夫。”

方晓燕告诉记者,在陆燕荪等行业老领导、老专家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目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风力发电电器设备分会已经开始对“十二五”风电分会的发展规划进行编制,其核心是加快建立、完善产品技术标准、产品试验与检测标准,研究制定统一的认证标准。同时,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趋势,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

推进实施进展顺利

专家认为,风电产业在其设备技术层面暴露出的问题显而易见:标准层面定位不明确,设备制造标准适用性不强。具体表现在风电机组制造、检测和调试方面的标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完善的检测设施和统一标准,检测认证没有全面实施。

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针对风电产业发展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站在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夯实科研开发基础平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据介绍,加快建立风电设备一体化自主研发体系工作,正在积极实施并已取得良好成效。

“技术标准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关键是要有可操作性和适用性。”据方晓燕介绍,风电电器在研发设计制造等方面都存在技术瓶颈,但不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行业标准目前都是欠缺的。为此,“亟待对原有风电制造体系技术标准进行细化和补充。”

为此,不久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着力进行风电电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其定位是站在行业层面,开展风电电器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包括风力发电机、风电变流器、风电控制系统、风电用绝缘材料以及相关风电用输配电设备等关键部件。据了解,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已于2009年初开展多项基础工作:如组建电工行业风电电器设备标准与认证协调工作组;开展风电设备检测能力调研;承担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风电电器设备专家组组长;组织制定风电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等。

细化风电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可谓重中之重。业界熟知,不同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都会对风电场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标准。”方晓燕举例说,“如我国南方和北方、海拔高低等区域,其不同的风能资源、环境因素、并网要求等,对风电设备要求的差异很大,需要制定对设备要求各异的产品技术标准。”

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开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技术标准为强力支撑,发挥龙头企业自主创新优势。经过多方艰辛努力,该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其显著标志是,由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中国电器工作协会等共同作为承担单位的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已落户湘潭牵引电气设备研究所并正式投运。

该中心近期确定了多项研究课题,如2.5兆瓦及以上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研发及试验、2.5兆瓦~5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研发及试验、3.6兆瓦海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研发及试验、兆瓦级低风速直驱式风力发电机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海上5兆瓦及以上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研制与应用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国内风力发电机组认证标准主要参照的是欧洲风况设计的IEC标准,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此外,现存多家认证机构的标准尺度不统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国风电行业急需建立统一的、适合国情的风电制造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以加强我国风电行业风力发电机等风电电器设备的关键技术研究、产品研发、风力发电机型式试验能力和风电标准、检测、认证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宗旨,使我国风电行业风力发电机等关键电器设备的试验检测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方晓燕表示,建立风电设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将使如风力发电机以及相关风电电器设备的试验检测有标准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应着力开展风力发电机研发核心技术攻关、制造技术关键工艺试验研究、产品检测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产品检测试验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促进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客观上说,是对欲加入风电设备制造大军的企业发出的慎入警示。”据她透露,“湖南风能电机电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正在加紧筹建,将于今年年底前投运。”(记者 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