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记者纵论能源话题一个半小时,张国宝似乎言犹未尽。这是66岁的张国宝委员自两个月前卸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后,在新华社多媒体演播室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适逢全国两会召开,他第一时间对这次提交代表委员审查讨论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涉及的能源内容,作了详细解读。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有效发展风电要着力解决并网消纳难题 说张国宝是“追风第一人”似不为过。2005年末,全国风电总装机仅126万千瓦,风机大部分依赖进口,风电价格每千瓦时约1.5元,远高于0.3元至0.4元的水电和火电价格。 在他推动下,国家推行了规模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国产化三大政策,加上《可再生能源法》对补贴基金和全额收购可再生发电的规定,使得我国风电价格迅速降至当前的每千瓦时0.5元左右,风电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 到201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总量超过4100万千瓦,连续5年翻番增长,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快速提高,同时风电也从陆上走向海上。 但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扩大,风电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张国宝坦言:“一个是机组设备性能和可靠性问题。在风机零部件质量和机组设计方面与先进国家差距虽然在缩小,但真正建成风电强国还需要下力气解决好这些问题。” 另一个制约风电发展的难题是并网消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4100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中,只有3100万千瓦是并网容量。 “‘弃风’确实存在,原因多种多样,有技术问题,也有体制问题。”张国宝解释。 体制上,他认为“弃风”现象较为明显的内蒙古电网,在风电接入大电网方面需加强与国家电网的协调;此外,地方即可审批的5万千瓦以下小风场应加强与需国家审批的电网建设的规划协调。 我国陆地风能资源潜力有23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约2亿千瓦,发展前景广阔。“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张国宝说,关键在“有效”二字,需下大力气解决好风电接入电网和市场消纳问题。 核电发展确保安全高效 我国核电在建机组26台、2871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40%以上。有人担心核电建设是不是太快了?安全有保证吗?装备制造能力和人才跟得上吗? 张国宝形容自己推动核电发展的心情是“心急如焚”:“我国核电装机比重只有2%,远低于发达国家16%的平均水平。美国有104座反应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高峰同时在建40台机组。”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定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5年内将开工建设4000万千瓦核电。张国宝解释,安全、高效发展意味着一方面要研发更为安全高效的核电技术,另一方面要把核安全贯穿于核电工作的各个方面。他认为,中国在核电技术和人才储备上会有后发优势。 各地争相申报核电项目,如何控制审批和建设速度?张国宝认为,要加快沿海省份核电发展,稳步推进内陆核电项目。 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中,一半以上需要依靠水电来完成,其中“十二五”期间将开工水电1.2亿千瓦。张国宝说,水电开发要切实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生态环保和移民问题,尤其是移民安置要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要真正从政策措施上保障移民群众从水电站建设中享受发展成果。” 攻坚能源价格和体制改革 张国宝注意到卸任后的两个月里一些媒体对他主管能源工作11年的功过评说。媒体对中国能源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的评价,他觉得是中肯的,但对他在能源价格改革和体制改革方面推动不力的批评,他认为不尽正确。 他坦言:“煤电油气等能源价格体系确实有不合理之处,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他表示,价格如何改、何时改,是牵动经济全局乃至老百姓福祉的重大问题,不是哪个专业部门能说了算的。尤其今年通胀压力明显,需要中央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选择适当时机,制定合理政策。 张国宝年初离任前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发言:“要深化能源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产品的价格关系。” 作为当初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起草者之一,张国宝认为,“改革方案是各种意见的综合平衡,自2002年实施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后,改革运作总体正常。” 对于迟滞的电力主业和辅业分开、输电和配电分开改革,张国宝说,“在某种程度上讲,改革比发展更难,因为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寄望各方创造条件,达成共识。” 虽是工科出身,张国宝却喜赋诗填词。采访最后,他朗诵自己所填《沁园春·青藏铁路》,寄言中国能源发展“敢有胆略绘宏图”,“看雪域险阻,终成坦途”。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敢有胆略绘宏图--张国宝详解"十二五"能源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03-05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