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丁强: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 提升装备水平
发布时间:2011-07-19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本核辐射及我国多个省份电荒突至,使特高压输电技术再度受到热捧。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智能电网,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而作为输变电领域智能电网组成部分的特高压变压器,已经研制成功并得到应用,它的使用成效如何?还要不要加强特高压电网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保定天威集团总经理、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公司董事长丁强。

特高压属世界首创适合国情

《中国工业报》:首先祝贺天威保变公司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获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荣誉称号,这个设备是我国首台,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有没有此类产品已经研制成功?

丁 强:没有,我们的1000千伏产品属世界首创。上个世纪日本、俄罗斯、美国相继进行过特高压的研究实验,但都因为风险大,加之本国对这项技术的需求不大而没有进入商业运行阶段。

《中国工业报》:那我国对这项技术的需求是很迫切了?

丁 强:是很迫切。特高压主要是满足远距离输电需要,可有效解决我国反复出现的电荒问题。我国煤炭资源和陆地风能资源主要位于北部地区,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规划的15个煤电基地中的14个以及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中的6个均集中在“三北”地区,13个水电基地中的10个位于西部地区,电源远离负荷中心,本地难以消纳;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则集中在缺少一次能源的东部和中部地区。这种能源分布与需求的不平衡状况,决定了能源资源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配置,以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为依托,实现能源的就地转换和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成为我国未来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特高压是能源转换的最佳途径。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远距离大容量电力传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种最优的方式。

输变电企业拥有国际话语权

《中国工业报》:特高压项目是不是很难攻克的一项技术?

丁 强:是,因为没有国外的项目可以借鉴,都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完成后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也就是说,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变压器,并且特高压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非常难攻克的输变电技术,是电工界的珠穆朗玛峰。

《中国工业报》:在研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丁 强:我们成立了很多个攻关小组,技术人员把家里的事托付给别人,一门心思、不分昼夜扎在工作上,而做耐压试验时还是出了问题,线圈被击穿了。当时我非常紧张,代表国家形象的特高压示范工程,如果出现问题,影响就非常大了。

技术人员通过对变压器进行细致的检测,原来是油箱连接管出现了问题,750千伏做实验时就没有这个问题,电压越高对各种部件的考验越严格,更换后击穿问题解决了,一周以后再次进行试验,终于顺利过关。

《中国工业报》:特高压变压器的研制成功,带来了哪些影响?

丁 强:它标志着我国在输变电技术上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输变电设备及装备制造业制造水平。过去我们从国外引进技术,现在俄罗斯、印度等很多国家开始引进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很多产品还出口到国外,如美国、欧洲等。正因为如此,国家电网公司的展厅里特意摆上了天威保变的1000千伏变压器模型。

《中国工业报》:也就是说,在国际上已有了话语权。

丁 强:对,这可以说是国际电工界的共识。无论是设备制造厂家,还是使用设备的电力公司都明白:如果1000千伏特高压设备能制造出来,那么750千伏、500千伏的设备,就会更加可靠,更加有竞争力。现在我们自主研制的设备,已主导了国内的高端市场,在国际上也以比较强的姿态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

提升重大装备水平

《中国工业报》:2009年2月晋东南—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实验示范工程进行了试运行,运行情况如何?

丁 强:这条线路在2010年完成了一年的试运行后,投入了真正的商业运行,到目前一直运行良好,缓解了湖北省的电力压力。2011年1月,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扩建项目已开工。

《中国工业报》:实践中印证了发展特高压是可行的。那么未来我国对特高压项目如何规划?天威保变将如何参与其中?

丁 强:近年来,随着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并安全运行,说明特高压技术是安全可靠的,必将为我国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有需求才能带动技术发展,企业在实践中才有发挥的舞台。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积极谋划相关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交直流特高压变压器等先进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必将有利于我国在新一轮世界技术革命和创新中占领制高点,实现民族产业振兴。天威保变将积极参与特高压项目的研发制造,承担起行业排头兵的责任。

未来5年,中国将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和11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内蒙古到北京,山西到上海,还有葛沪特高压项目,安徽淮南、淮北特高压项目等。这对我国输变电产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到那时,中国西部和北部丰富的风能、太阳能以及化石能源就能通过这一条条电网从空中输送到电力需求迅速增加的中部、南部和东部地区,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障。(记者 张慧英 通讯员 胡锋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