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煤炭工业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6~2010年)
发布时间:2011-08-17 来源:国家能源局

煤炭工业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6~2010年)

(煤炭工业部 1997年9月5日发布 煤科教字[1997]第438号)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根据《煤炭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特制定《煤炭工业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6年~2010年)》,以加速实现煤炭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煤炭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水平,指导煤炭工业的质量工作。

一、现状与形势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质量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煤炭工业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企业技术素质有很大提高,为提高质量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强管理,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紧密结合煤矿特点的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行广泛质量宣传教育和职工培训,煤炭工业的质量工作取得很大进步,表现在:煤炭产品各个品种基本能满足用户需要,国有重点煤矿的商品煤灰分和硫分已分别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和达到历史较好水平;煤矿机械产品、爆破器材产品和工程建设质量基本满足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作为质量工作的技术基础,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质量监督执法机构已基本形成合理布局。

2、目前,煤炭工业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与发达产进采煤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煤炭入选比重仅为23%(世界主要产煤国为55%~95%);煤炭产、供、销环节多,管理较乱;煤矿专用设备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差,特别是重要元部件质量不佳,易耗品消耗量大;工程不合格品较多;标准复盖面还不能满足煤炭工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标准的水平不高;计量工作起步较晚;在煤矿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向全面质量管理模式过渡,并逐步引导企业贯彻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建立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全行业尚未形成健全的自上而下的质量工作管理体系。

二、主要目标

经过5至15年的努力,要从根本上提高煤炭工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使煤炭工业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1、企业的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强化职工培训,特别是加大乡镇煤矿联合改造的力度,增加其单井生产能力,以规模经营确保企业素质提高。到2000年,国有煤矿建成100个在技术素质和产品质量上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高产高效矿井。其中有15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产高效矿井;乡镇煤矿有部分矿井建成省级先进矿井。到2010年,建成150个高产高效矿井,其中国有煤矿建成30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产高效矿井,乡镇煤矿有一批建成省级先进矿井。

到2000年,质量标准化矿井的达标率,国有重点煤矿达到75%,国有地方煤矿达到30%;有300个以上的乡镇煤矿达到省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的标准;在矿井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在国有重点煤矿和部分国有地方煤矿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鼓励企业加强基础建设,创造条件按照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建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适应国内国际竞争的需要。到2010年,在全部国有煤炭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一批煤矿和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建立起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骨干煤炭企业的整体素质基本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到2000年,主要煤机和爆破器材生产企业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有3~5个煤机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并形成5~10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重点煤机企业。到2010年,有5~10个煤机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主要煤机和爆破器材生产企业的整体素质基本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

2、煤炭产品质量。到2000年,煤炭入选比重达到25%;国有重点煤矿的商品煤灰分力争降至20.5%以下,硫分降至0.75%;炼焦洗精煤灰分降至9.8%,动力洗精煤灰分降至16.0%。到2010年,煤炭入选量达6~7亿吨,入选比重达到35%~40%;商品煤灰分降至18.5%,硫分降至0.7%;炼焦洗精煤灰分降至9%,动力洗精煤灰分降至15%,洗精煤的硫分降至0.6%。明显缩小我国煤炭产品质量与国际煤炭产品质量先进水平的差距。

3、煤机产品质量。到2000年,主要煤机产品(综采、综掘设备)有7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有明显提高,产品售后服务有明显改善;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出口产品的出厂合格率达到100%;按照国家创名牌产品的战略思想努力创立煤机名牌产品;煤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到2010年,主要煤机产品有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规范化的售后服务网络;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的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主要煤机产品服务质量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元部件质量。到2000年,力争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的水平,其可靠性有较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元部件的质量水平力争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重大装备质量。到2000年,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安全仪器及装备全部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到2010年,上述装备的整机可靠性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煤矿爆破器材产品质量。到2000年,在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乳化炸药、水胶炸药占炸药总产量的60%,煤矿许用毫秒延期雷管占雷管总产量的70%,使全国所有高突矿井全部淘汰铵梯炸药和纸壳雷管,使用煤矿许用含水炸药和具有一定抗水、抗静电能力的毫秒延期电雷管;爆破器材产品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产品质量。随着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产值的增加;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到2000年,主要综合利用和多经产品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到2010年全部综合利用和多经产品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主要产品半数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4、产品售后服务质量。到2000年,全面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实现售后服务制度化,提高服务质量。到2010年,售后服务质量基本达到国际标准。

5、工程质量。到2000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单位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井巷工程达90%,土建工程达95%,安装工程达96%;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到38%,单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品率8%,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45%,单项工程优良品率达10%;大中型项目、选煤厂联合试运转和投产一次合格,并确保矿井正常生产。到2010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一次验收合格率:井巷工程达到96%,土建和安装工程均达到98%;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到45%,单项工程优良品率达到15%,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55%,单项工程优良品率达20%,建成一批部级、国家级优质工程。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

(一)增强煤炭职工质量意识,提高劳动者素质

1、加强质量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采取多种形式,以贯彻《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为中心,在煤炭系统特别是地方和乡镇煤矿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增强煤炭职工特别是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履行法定的质量义务,做到依法生产,依法经营。

2、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对煤炭工业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积极开展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在煤炭大中专院校开设质量管理课程,培养从事质量工作的人才;充分利用现有煤炭教育资源,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煤炭职业学校和煤炭在职职工培训,要把质量教育作为培训和提高职工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重要内容,使煤炭行业职工在达到应有的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要求的同时,也具有必备的质量知识;特别要加强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煤质检测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3、充分发挥《煤炭报》、《煤炭信息报》等舆论工具的宣传和监督作用。配合国家开展的“质量月”、“质量万里行”、“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和煤炭行业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活动,大力宣传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煤炭行业的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宣传普及科学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方法,动员煤炭职工投身质量振兴事业,在煤炭行业形成重视质量的环境和风气。

(二)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

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增加技术含量,促进产品质量上水平。2000年前,国有煤矿完成300处生产矿井、100座选煤厂和一批重点煤机厂的技术改造和改扩建任务。煤机厂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要与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与引进先进检测手段相配套,利用引进技术或进行技术改造后的产品要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要密切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新产品开发。新开发的产品,要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技术水平。要根据用户需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保证产品性能和档次的提高。年产15万吨以上(南方各省为9万吨)的地方煤矿或乡镇煤矿和年运量为30万吨以上(南方各省为15万吨以上)的集运站应设置煤质化验室,建立商品煤检验制度。

2、积极组织对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薄弱环节的科技攻关,提高其质量水平。2000年前,重点进行采掘设备关键元部件提高可靠性、耐久性和工况监测、故障诊断技术的攻关,以及安全仪器及装备中传感器寿命和稳定性的攻关。发展洁净煤技术。关于选煤技术,在进行高效选煤设备可靠性攻关的同时,研究解决细粒煤深度脱硫、降灰、脱水技术、经济型选煤技术和干法、省水型选煤技术,为提高原煤入选比重、改善商品煤总体质量提供技术手段。

采用先进的煤田地质勘探方法和手段,对井田内的地层、煤层、煤质、储量、地质构造,尤其是在对矿井建设生产造成威胁的矿井涌水、瓦斯、煤尘、煤自燃等方面,提高完整、准确的资料和数据,确保矿井设计、施工质量。

积极组织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解决软岩支护、井壁断裂等施工技术难题,提高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水平,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施工技术保障。

多渠道增加科技开发的攻关经费,除煤炭全行业的科技开发基金外,煤炭企业要根据经济效益增长情况,努力增加科技投入,近期力争使研究开发经费达到企业销售额的1%,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3、调整煤炭产品品种结构,提高煤炭质量。在积极增加优质无烟块煤产量的同时,根据用户需要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原则,进一步调整煤炭产品品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实现煤炭产品质量品种的对路供应。为改善商品煤总体质量,要加快中西部地区低灰、低硫煤的开发(包括配套的贮、运设施的建设),限制高灰、高硫煤的产量。为提高全国洗精煤的平均质量水平,对于焦煤、肥煤、瘦煤等资源紧缺的煤种,在保证精煤质量的情况下,重点提高精煤的产率,而对于资源丰富的气煤、1/3焦煤则应采用先进技术,较大幅度脱灰降硫。

(三)强化技术监督工作

1、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的技术监督工作方针,强化技术监督工作依法监督管理的职能。建立和完善由行政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组成的煤炭工业技术监督工作体系。各级管理部门要对标准化、计量、质量工作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协调。强化技术监督部门的权威性。

2、建立和完善煤炭工业标准体系。2000年前,每年制订、修订100项标准,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000项,标准覆盖面达到90%以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关的国际标准,除因地理、气候及基本技术等原因不能采用的以外,都要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使煤炭行业的标准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施工工艺的完善,进一步完善煤矿建设工程的标准和规范。跟踪国际先进标准,加快标准和规范的更新速度。

3、国有煤炭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由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化体系。鼓励骨干企业对重点产品制订高于国标和行标的企业内控标准。尚未制定供工业用煤质量标准的矿区,要根据工业用煤质量的国家标准,制定本矿区的供煤质量标准。

4、加强煤炭部各煤质监督检验站的建设。各省级煤炭管理部门要重视对煤质监督检验站工作的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其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保证技术队伍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在本省(区、市)的依法监督功能。

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煤矿工程质量监督站和监督检测站,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矿井建设项目年投资规模在6000万元以上的矿区,必须设置独立的工程监督站;建设规模较小的矿区,要有足够的专职质量监督人员;对国家重点项目要进行重点监督;必须建立或认定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监督检测站,实现监督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正规化。

5、强化对企业质量行为、产品质量的监督力度。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统一部署,加强对煤矿重点产品和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作好产品和工程的日常检验和抽查工作。凡执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企业必须持证生产。到2000年,年产量15万吨以上(南方各省为9万吨以上)的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或年运量为30万吨以上(南方各省为15万吨以上)的煤炭集运站,没有灰分和硫分质量指标的不得生产或发运;凡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工程不准开工建设;未经质量认证的工程不准决算,不准交付使用。要加强质量监督专业队伍的建设,增加投入力度,完善对质量检验机构(包括工程质量监督站)的监督手段,保证质量检验机构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四)加强宏观管理

1、各级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做到依法行政。健全质量工作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增强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培育市场经济进程中,通过引导、协调、监督、服务,为质量振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行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强化对企业实施标准的监督检查,严格对无标生产企业的管理和查处。

3、继续抓好矿井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使国有地方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的标准并轨,并提高乡镇煤矿标准的水平。同时,积极宣贯全面质量管理和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

4、加强对煤炭建筑市场的管理,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规章体系;推行并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控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完善招投标制、工程合同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及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监督制。试行并逐步推广工程优质优价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建立和严格执行工程材料用品准用证制。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引入质量竞争制约机制,推行质量监理制等,以保证精度,提高勘探质量。

5、为使煤炭用户能直接使用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煤炭,必须加强煤炭生产和流通领域的煤质管理,鼓励用煤量大的大、中型企业逐步实现由煤矿直接定点供煤。

6、加强对煤炭物资市场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建立对产品、配件等采购质量责任制,加强对采购产品的质量检验,严防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煤矿,确保采购产品质量;对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产品严格实行“安全标志”制度,对进口煤机产品进行产品安全审查,确保煤矿安全。对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要严肃查处。

7、将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指标列入对企业的考核范围,在对企业的资质评价中实行质量否决制度。

8、配合国家对质量认证的统一部署,建立和完善质量认证机构,推动煤炭行业的质量认证工作。当前首先要推进产品安全认证工作。通过市场机制的完善,根据企业自愿的原则,逐步开展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要统一规划、注重实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引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五)加强企业基础工作,严格内部质量管理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积极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和“质量兴业”、“质量兴厂”、“质量标准化、安全创水平”等活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2、生产企业是产品质量的责任者,地质勘探、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是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厂长、经理、院长(设计院长)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将改进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中心,负责组织制订企业质量管理目标,采取旨在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能为企业和用户提供更多收益的各种质量改进措施,组织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

3、企业质量工作要与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相结合。企业要建立权责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切实保证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独立依照产品标准和规章制度行使检验职能。建立健全工艺管理体系,制定各种工艺管理制度;不断改进产品和工艺设计;严格把好原材料、基础元器件、外购件、外协件入厂质量验收关;严格工艺纪律,严格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关;加强售后服务工作。树立质量成本观念,积极开展降低不良品损失率活动,向质量要效益。

4、产品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没有标准不得进行生产;工程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施工。要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方法,严格对计量和测试设备的管理。计量器具,特别是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的强检率要达到100%。

5、企业要积极采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要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标准GB/T19000-ISO9000及其它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标准,结合企业实际,继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积极开展QC小组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

6、建立和完善鼓励质量改进的激励机制。要制定和完善岗位的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工调动、提升、晋级、奖励或者处罚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设计、工艺、标准、计量、质量工作人员晋级考核制度。内部分配应实行以“质量否决”为主要方式的个人收入分配与质量挂钩制度。对连续两次国家监督抽查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要按有关规定追究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对问题严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7、企业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企业质量文化。要把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作为培育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内容。注重企业质量信誉的形象建设,形成生产经销优质产品光荣,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耻辱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