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战略构想,甘肃省电力公司将陇原能源发展战略与加快电力发展步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吹响甘肃崛起新号角的同时,甘肃电网也真正迈开了自身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图为施工人员正在对官厅—兰州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进行验收。鲁立岗 摄 图为750千伏兰平乾输电工程。花明池 摄 甘肃省能源种类较多: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蕴藏在庆阳、平凉的黄土层里,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则储备在广阔的河西走廊地区。甘肃石油可开采量为6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1.57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两个油区;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吨,已探明储量为125亿吨,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风能资源总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5位,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部分山口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就在酒泉;甘肃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万~640万千焦耳/平方米,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 发挥资源优势 能源大省谋划崛起 地处西部的甘肃曾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诞生过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油田,以及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一大批大型水电站。随着时代的变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新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甘肃省的不二之选。 2010年11月,中国乃至世界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536万千瓦装机与配套的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同步建成,全国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中有4个都在酒泉周边600~800千米的辐射范围内,来自古老河西走廊的清洁风电通过电力高速路源源不断地送向陇原乃至西北地区,点亮万家灯火。 至此,甘肃省的“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蓝图初展。 2010年5月,《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第一次高层次、全方位、系统性地支持甘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随后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蒙陕甘宁“金三角”能源综合开发指导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措施,都为甘肃能源产业尤其是陇东能源基地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全省先后有华能、中电、大唐、海螺、酒钢等大型企业集团落户投资:华能庆阳环县刘园子年产90万吨煤矿建成投运,正宁核桃峪年产1200万、宁县新庄年产800万吨煤矿相继奠基开工,平凉电厂三期、崇信电厂二期、华亭电厂二期已通过可研评审,海螺水泥二期、祁连山水泥一期等余热发电项目正在紧张进行中…… 以服务促项目 陇上电网建设遍地开花 发展的道路是漫长的,但要紧处往往只有几步。只有抢占先机,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五”期间,随着酒泉风电和陇东煤电等能源基地的开发,甘肃将进一步扩大能源外送规模,必须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电网的资源配置作用,加强甘肃各级电网建设,覆盖全省从东向西的主要经济带,同时提供优质供电服务,保障甘肃跨越式发展的用电需求,才能实现各方共赢。 甘肃公司利用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国际马拉松比赛等机会,积极宣传甘肃电网供电能力、电价政策、供电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努力促成投资项目落户甘肃。各级供电企业纷纷行动,加强与当地政府联系沟通,主动汇报电力发展情况,协调解决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衔接双方“十二五”规划、引导地方工业负荷布局,实现电网和负荷同步发展,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水成渊,汇流成河。一时间,平凉庆阳能源基地、酒泉风电基地、嘉峪关酒泉工业走廊、天水工业园、金昌循环经济产业园、陇南碧口工业园区、临夏达坂、东乡工业园区等一大批建设项目步伐加快,带动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也为甘肃电力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2010年,甘肃公司完成全口径售电量665.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4%。而到‘十二五’末,售电量将超1500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5.4%。”甘肃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坚强电网支撑 甘肃腾飞动力强劲 “到‘十二五’末,甘肃电网全网风、火、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超570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的两倍还要多,甘肃电网将产生大量盈余电能。”甘肃公司发展策划部规划处处长杨德洲说。 目前,甘肃正朝着“大水电、大火电、大风电、大机组”格局发展,决定了甘肃能源和电力发展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特高压输电并参与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道路。 2010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与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举行会谈,沟通了“十二五”期间甘肃电网发展的重大问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甘肃电力外送力度。 甘肃公司总经理黄强多次强调,“要加速推进陇电外送特高压通道建设,结合甘肃电网装机大量富余和全国部分地区缺电的形势,充分发挥电网的网络市场功能,为河西和陇东两大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提供坚强的网架支撑,以甘肃电网的大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实现腾飞。” 2011年4月,甘肃、湖南两省政府签署送电框架协议,预示着来自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风电和打捆火电将通过全长2400千米、输电能力达750万千瓦的酒泉—湖南±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送至湖南。而另一条线路——陇东—新余±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则会将陇东能源基地的电力送至江西。 甘肃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王海涛说:“‘十一五’末,甘肃省外送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8%,而‘十二五’期间,外送电量要占到全省发电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据悉,甘肃在加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实现酒泉风电基地、陇东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外送的同时,还加快了750千伏输送通道建设,即兰州东—天水—宝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哈密南—阳关—柴旦—格尔木青甘新750千伏联网工程,为甘电外送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进一步优化330千伏及以下电网网架,加快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支撑清洁能源发展,满足大规模风电接入、消纳及外送。 王海涛说,“十二五”期间,甘肃电网将彻底完成330千伏/110千伏为主网架向750千伏/330千伏为主网架的转型升级。其中,河西电网将形成以750千伏敦煌(安西)、酒泉、河西(金昌)、武胜变为核心的骨干输电网架,中部输电网将围绕750千伏武胜、兰州东、白银变构建,东部输电网将依托750千伏天水、平凉变(开关站)完善区域电网结构。“到2015年年底,甘肃电网将实现由‘电力自我平衡、西北网架枢纽’向‘电力盈余外送、坚强送端电网”的转型,真正成为坚强智能甘肃电网。” 有了坚强电网的支撑,甘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外送大省,在全国能源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席位。而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也将使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丁益民 王震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电力助推甘肃能源产业腾飞
发布时间:2011-10-13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