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励精图治,十年如歌如泣。 2001年9月29日,抚顺矿务局转制为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回首十年,犹如春风十度,吹绿了矿山,吹沸了页岩油河。以油母页岩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的转产转型,给曾经濒临破产的抚顺煤矿创造了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动人神话。十年来,抚顺矿业集团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46%,净资产增长247%,上缴税费增长358%,经营总收入增长185%,员工年人均收入增长369%。 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及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制约,又有5次“保城限采”,上世纪末,开采百年的抚顺煤矿可采储量锐减,产量大幅下滑,加之“三角债”严重,流动资金短缺,致使抚顺矿区背负了沉重的历史欠账,超亏挂账等达30多亿元,企业陷入低谷。抚顺矿务局转制为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公司党政一班人带领广大员工,利用与煤伴生的舍弃物——油母页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以油母页岩综合利用为核心的转产转型,实现煤与非煤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转产龙头项目——东露天矿恢复工程已顺利完成,年可生产煤炭90万吨,并提供油母页岩1200万吨;对页岩炼油厂进行改扩建,新建了坑口油厂,页岩油生产能力由不足9万吨增加到40万吨,建成了干馏低热值气体发电站,利用炼油剩余瓦斯每年发电近亿千瓦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10万吨ATP工程也将于近期投产运行;利用油母页岩和废矸石为原料生产烧结砖和水泥,兴建了两条总生产能力为1.2亿块砖的生产线,水泥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目前,抚矿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油母页岩综合利用企业,非煤经济比重已由过去的不足20%达到70%以上,由“以煤为主”变为“以非煤产业为主导”,在全国煤炭行业百强中位居前列。 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从2001年公司成立之初到2010年末,在处理了银行贷款、债转股、打捆减债等历史债务和拖欠员工工资、医疗费、暖气费,材料配件款及超亏挂账等30多亿元各种费用的同时,企业资产总额由48.7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增长了146%;净资产由20.2亿元增加到70亿元,增长了247%;上缴税费由2.4亿元增加到11亿元,增长了358%;经营总收入由23.9亿元增加到68亿元,增长了185%,员工年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9862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46300元,增长了369%。40万员工及家属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日益增强。 企业发展壮大,不忘社会责任。税费上缴由2001年的2.4亿元猛增到2010年末的11亿元,增长了358%;与周边县镇等6个贫困村镇建立了帮扶关系,每年投入100多万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和抚顺市慈善总会捐赠数千万元,资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为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使200多栋、总建筑面积73.8万平方米的住宅楼在最短时间内竣工配户;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建成了八大再就业基地,安置了万余名下岗失业人员。 转产转型,为永续发展构建更大发展平台。2009年以来,抚矿集团一大批转产转型骨干项目相继奠基开工:200万吨造纸厂项目第一条5万吨生活用纸生产线将于今年9月底投入生产,30万吨箱板纸生产线厂房入今年冬前将封顶;40万吨页岩油化工厂项目已完成700余台(套)主要工艺设备的采购订货并陆续安装,恩德炉等工艺装置的土建工程已全面展开;4×350MW煤矸石热电厂项目正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立项核准;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浑河城”房产开发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十二五”期间,抚矿集团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造纸、化工、热电等项目建设为重点,采取“内外结合”的立体发展模式,巩固提高煤炭产业的基础地位,丰富扩大油母页岩产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做强油母页岩炼油、煤矸石和油母页岩热电、再生造纸等产业,发展煤炭低温干馏化工、页岩油化工深加工、矿渣灰渣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矿山开采技术及低温干馏成套技术装备产业和工矿机械、设备制造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以油母页岩和煤炭开发为中心,以相关产业为重点的同心多元化资源型企业。记者 闫志强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十载奋斗 岁月如歌--抚矿集团十年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1-10-19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