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先进风电标准体系 ——刘琦同志在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一届二次会议暨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10-28 来源:国家能源局

开拓进取,努力构建先进风电标准体系
——刘琦同志在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一届二次会议暨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暨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标委会上年度工作,审议并通过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一批行业发展急需的重要风电标准,研究建立最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部署我国风电标准建设的各项任务,为我国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迈进做好技术支撑。

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成立一年多时间里,积极完善风电标准体系,重点推进风电急需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开展试验和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扩大风电领域国际技术交流,在构建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提高风电标准化工作实效性以及推进风电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在此,我代表国家能源局对各有关方面和同志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风电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在各部门、地方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无论从装机容量、发展规模还是风机制造能力上看,我国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风电大国。

(一)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止2010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其中3100万千瓦装机实现并网发电,与美国风电规模相当。2010年,风电发电量达到45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3%。2011年上半年风电发电36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4%,增速大大高于火电、水电和核电。今年上半年风电发电量超过了宁夏(341亿千瓦时)、重庆(333亿千瓦时)、天津(330亿千瓦时)、吉林(308亿千瓦时)、青海(265亿千瓦时)、海南(88亿千瓦时)、西藏(10多亿千瓦时)七个省区上半年的用电量,这应该说是个很大的成绩。

(二)风电开发正在形成规模

河北、内蒙古、甘肃等千万千瓦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蒙西电网并网运行风电装机已达760万千瓦,今年底将达到1000万千瓦,风电的发电量已占到全部发电量的12%,接近丹麦、西班牙国际先进水平。甘肃酒泉成片开发风电的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连片风电区域。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区的风电装机也均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在十二五时期,共计有8个省区将按千万千瓦目标开展风电开发。到今年年底除了西藏之外,全国所有的省区市都有风电并网,这表明陆上风电规模开发已在全国形成。在上海东海大桥建成10万千瓦海上风电基础上,去年在江苏进行了4个项目共1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今年正在准备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大约200万千瓦,海上风电也将进入规模化开发阶段。

(三)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体系逐步形成和完善。现已具备1.5兆瓦至3兆瓦机组的批量制造能力。若干整机企业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初步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新型机组不断出现,国内的电机、齿轮箱、叶片、偏航轴承等已在配套零部件中占主导地位,在主轴及主轴承、控制系统、变流器方面已有部分国内产品开始应用。针对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对风电机组进行适应低温、台风、高原气候等技术引进,使机组效率得以提高。大容量先进机组的研发加快进程,5兆瓦样机已下线。5兆瓦以上机组也在研制中,6兆瓦机组马上也要下线。针对低电压穿越能力并网技术要求,大部分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经采取措施,许多厂家的机组已通过了检测机构的测试。

在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能力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国风电产业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是风电技术的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我国企业尚不具备完全的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对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研发能力弱,基本上还是跟在国外企业后面模仿。对风电机组的运行特别是与电网的相互适应方面研究不够。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并网性能方面的滞后与大规模风电开发不匹配,反映了这方面技术研究的薄弱。二是风电的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偏低。近两年,风电设备质量问题暴露不少。有的企业随意改变材料和工艺,造成叶片成批更换。有些施工企业对风电机组不甚了解,又不按规程操作,多次发生事故。去年以来发生约二十台机组烧毁倒塌事故等等。三是风电的标准制修订和执行滞后。风电产业的标准化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机组、零部件、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电网接入、安全保护等方面。由于我国风电自主技术能力弱,在标准的研究、形成、采纳实施方面滞后较多。早期的标准已不适应现在的大规模发展,外国标准有的又不适合国情,风电开发快速大规模推进,而标准体系却进展缓慢。另外,重大关键标准不能及时出台,对风电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既有重建设、重容量,轻质量、轻管理的问题,也与标准化工作密切相关。在我国风电已达到规模发展的阶段时,标准体系的不完善,标准贯彻执行的不规范,已成为我国风电发展技术和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未来风电行业发展的前景将取决于标准化的进程。

二、我国风电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可以说,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已经在全球位居前列,但我们的风电产业标准体系仍存在着“不适应”和“跟不上”等问题,更没有达到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标准化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要靠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我国是一个风电大国,但还不是风电强国,从风电产业标准体系来讲,核心是要解决“缺”的问题。

一是现有标准很多直接等同采用国外标准,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我国有关风力发电机组的产品标准、检测标准虽然已经基本齐全,但这些标准多数直接等同采用了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而IEC标准在制定时主要依据欧洲的风况和环境条件制定,造成了标准规定与中国实际风况有偏差。如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是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和认证的基本依据,该标准直接等同采用了IEC相关标准,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风况及气候特点。如果按照此项标准规定,风机在西北地区将出现制造成本增大且不经济现象,而在东南沿海地区,则可能会强度和使用寿命不足。

二是风电标准修订及其完善相对滞后。标准制定的最佳时机是在技术初创期到技术发展前期之间,而标准的修订间隔对于发展中的产业而言最好在2-3年。中国风电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在过去的五年内更是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中国风电标准的修订速度却落后于世界水平。目前,中国风电标准多等同或修改采用IEC标准,从IEC标准英文版转化为中国标准需要一定的审查及行政审批时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风电标准滞后。同时,产业快速发展对标准修订和改进的需求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满足,落后于建设的要求。

三是与风电相关的部分工业基础标准有待完善和加强。风电设备属于大型装备,在设计和认证中用到很多看似普通,但却对机组安全非常重要的大量基础工业标准,例如螺栓设计、钢结构设计、焊缝等标准。这类标准国内也有,但是要么给出的要求不明确,要么覆盖范围不够,实用性较差。比如焊接结构的疲劳性能,欧洲标准给出的数据更多、更全,实际中用起来很方便,应用范围也更广,国内的标准在这方面有很大差距。

四是中国特殊风况条件下的风电标准缺失。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多样,与IEC标准所基于的欧洲环境条件有明显的差别。如台风、高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欧洲各风电先进国家根本不存在,IEC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的标准。这些环境条件对风电机组的设计要求和安装规范等都有特殊的要求,但目前我国乃至全球都没有台风、高原区风电设备标准。再如低温情况,欧洲风电开发也有同样的问题,但欧洲全年平均风速变化不大,而我国的低温情况不仅出现结冰现象,而且随着冬季低温期风速加大,对风电机组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国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依,仅劳埃德船级社针对欧洲的情况,有一个供参考的技术笔记。

五是我国风电设备检测和认证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于全行业的检测认证体系尚未建立。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是立法环节,而检测和认证则是为了验证和证明产品符合这种要求,是执法环节。风能资源的快速开发刺激了我国风电制造业快速发展,在短短5年时间内我国风电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兆瓦级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已经达到8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制造商采用直接购买许可证和委托设计的方式生产制造风电机组。缺乏产品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风电机组制造、检测和认证方面的标准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多数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标准还未发布,制约了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风电标准体系

我国风电产业在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增长之后,“十二五”期间将进入转型发展时期。中国要实现风电大国向强国转变,未来产业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从追求装机容量向追求风力发电量上转变, 从集中大规模开发向大规模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转变,从以陆上风电为主向陆上和海上风电全面发展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要加快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技术指标先进、内涵完整、适应国情的先进风电标准体系,以实现风电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要鲜明的提出“强标准”概念。标准就是科学,标准就是政策,标准就是法。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未来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

(一)努力探索先进风电标准体系的深刻内涵

标准化工作要跟上我国风电产业发展并不断满足需求,就要建立最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所谓最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在技术指标上应充分考虑风电装机、并网和消纳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风电关键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在体系内涵和规划布局上形成一个统一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满足国内国外市场需求,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标准体系。同时也要把标准化工作规划贯穿到风电全产业链,向前延伸到各零部件及其材料,向后延伸到施工、安装、运行和检修等。在标准贯彻和执行上要运用标准化手段,对开发企业、设备企业和施工企业都进行资质管理,对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长期的标准化培训和资格管理。

(二)扎实推进风电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

健全风电标准体系非一日之功,当前要抓住影响和制约我国风电发展的突出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确定风电标准制修订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进度。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标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和标委会委员大都是各单位的技术领导和资深专家,希望大家充分重视和积极参与,从各方面支持风电标准建设工作。标委会各专业组负责同志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切实组织好本专业领域内风电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领导小组、标委会、专业组之间要加强衔接配合,确保按年度计划完成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充分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完善风力发电机组质量标准并建立相应检测、认证体系

为了提高国内风电制造水平,规范和支撑行业发展,必须加强对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同时要加快建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运行的质量标准体系并建立检测、认证体系。要建立风电并网特性包括电能质量、功率控制、低电压穿越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测手段,制定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模型验证规范,开展风电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模型验证相关工作,逐步建立风电并网检测认证体系,确保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不会影响电网安全。要选拔确定一批风电机组以及关键部件、材料的检测实验室,针对风力发电机、叶片、变流器、齿轮箱等主要部件乃至电缆、蓄电池等辅助部件进行严格测试,形成标准、检测、认证系统性管理,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贯彻落实标准的执行,进一步提升风电设备品质。

(四)风电标准化工作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标委会应积极跟踪国际标准动态,推进我国作为风电产业大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主导国际标准的制定。在风电领域,我国积累的经验与欧美等风电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因此,在跟踪IEC标准化动态的同时,还应借鉴欧洲、北美等风电发达国家先进的标准,做好国际标准化跟踪工作。在借鉴国际标准的同时,针对我国国情制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的特殊性,积极参与和开拓国际标准领域,逐步占领话语权,积极创造国际互认的条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参与了IEC/TC88(风力涡轮机)的标准工作,且派员担任了风电叶片标准工作组的召集人,率先实现了局部突破,有了良好的开端。希望作为新兴产业的风电标准能够实现“引进来”到“走出去”相结合的不断突破,形成一些国际标准,抢占制高点。

同志们,风电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还要大力、有效发展。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工作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标准委的共同推动下,在所有标委会委员、委员单位和风电行业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创新机制,不断进取,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保障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