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河北加速沿海开发布局能源产业
发布时间:2011-12-08 来源:中国能源报

规划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是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和完善能源输送网络。曹妃甸港区主要扩建矿石、煤炭、原油码头,京唐港区主要建设液体化工码头及20万吨级航道

“现在河北沿海地区三个港口各类专业码头都已经初步具备功能。”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在出席12月1日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吞吐量能够超过7亿吨,未来要突破20亿吨。

本报记者了解到,不久前发布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提出河北沿海地区将重点建设秦皇岛港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黄骅港综合港区4个港口。曹妃甸港区主要是扩建矿石、煤炭、原油码头,建设液化天然气、液体化工等;京唐港区主要是液体化工码头及20万吨级航道建设。

承接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

“所谓河北沿海地区,指的是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唐山市和沧州市,简称秦唐沧。河北沿海地区毗邻京津,地理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体系发达,资源禀赋优良。全国现在探明的10%的油气储量、10%的铁矿石,还有10%的海盐的产能,都集中在这个地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12月1日表示。他认为,促进河北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北全省发展,而且关系到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沿海布局的进一步完善。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区域性规划,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规划、蓝色经济区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等等,唯独河北沿海地区一直没有制定相关的规划。而河北沿海地区规划上升大国家战略后,不仅使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布局更完善,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使我国沿海能源布局越来越清晰和完善。

“在整个沿海经济布局中,有三个大引擎,一个叫长三角,一个叫珠三角,还有一个叫环渤海或者说京津冀。接下来还要进一步研究首都经济圈的问题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问题。”杜鹰说,“河北沿海地区将来是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最重要、最便捷的承接地,可以有力地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

未来发展最大特点是共生经济

本报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之际,河北省将打造包括11县、9区的沿海经济隆起带,沿海经济隆起带计划到2015年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两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到3630亿元;到2020年,河北沿海隆起带将成为河北省的经济中心,地区生产总值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17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200亿元。

“河北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最大的特点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共生经济。”赵勇说。据他介绍,共生经济首先表现为空间上的共生。这一区域跟京津相互融合、错位发展,既可以借京津之力,又可以跟京津之间形成不同的发展特点,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格局。

其次是环境上的共生。“渤海环境比较脆弱,在这里发展,不仅不能破坏环境,相反要通过推进绿色增长、建设绿色港口、打造绿色城市、发展绿色产业,使这个区域真正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路子。”赵勇说。

再次是产业上的共生。赵勇介绍,重点发展以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循环经济,比如首钢搬到了曹妃甸,首钢产生的混合煤气现在百分之百用来发电,发电的余热拿来搞海水淡化,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拿来发展盐化工,使得产业上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

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沿海地区规划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是: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和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优化能源资源开发主要是围绕增强网内电源支撑能力和电网调峰能力,按照“上大压小”原则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在新城、重点县城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特点联产项目,在负荷中心城镇建设大型国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点机组。在沧州渤海新区、曹妃甸新区建设沿海及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鼓励利用沿海滩涂建设光伏电站,规范推进地热利用。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主要是建设曹妃甸大型商用原油储备库和任丘华北油田底下储气库,推进油气内外输管道和支线管网建设,建成渤海西岸油气接卸及储备基地。结合国家“西电东送通道建设,完善沿海地区500千伏网架和配套电网,提高电力跨区输送能力和受电能力。

记者注意到,河北沿海地区规划还要求根据内蒙古西部地区相关项目规划规模和建设进度、东部沿海地区产品市场形势,研究规划鄂尔多斯至唐山港、黄骅港的煤基液体燃料输送管道。

数据显示,“十二五”末,河北沿海区域将形成年产3000万吨的炼油能力,同时建设大型乙烯、己内酰胺等配套项目,构建以石油化工为主导,在不新增产能的基础上发展煤化工、优化发展盐化工,与京津一起融入世界石化产业的大格局中。河北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招商指南显示,石化产业发展将按照集约集聚、延伸链条、循环发展、安全环保的原则优化发展石化产业,严格控制新上石化项目。

所有企业必须在线监测

众所周知,沿海特别是渤海的环境保护问题形势比较严峻:一个是入海河流的污染物还比较多,再一个是海上的溢油风险依然存在。渤海现在有200多个钻井平台,今年6月份蓬莱19-3油井的溢油事件,给渤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再次敲响了警钟。9月7日,国务院召开第171次常务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渤海的环境保护,明确提出要“海陆统筹,以海定陆,控源节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对于渤海环境比较脆弱的问题,杜鹰表示:“渤海整个海域7.7万平方公里绝大多数海质比较好,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沿海地带。要把渤海治理好,一是要把陆源的污染控制住,二是要防范海上的生态事件。这两条做好了,渤海的生态环境就治理好了。”

杜鹰介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是在国务院部署对渤海综合治理的大背景下制定的,因此在规划中,始终强调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国家专门成立了一个生态组,对河北沿海各个产业布局可能对渤海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个规划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河北沿海工业的发展必须坚持高标准和高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一定要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绝对不允许安排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同时,也强化了对环保方面的要求,所有重点企业都必须实行在线监测,对各种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实施严格的处理和管理。

正如赵勇所介绍,河北省的重化工业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业。而是在高新技术支撑下的、绿色增长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化工业。比如说,首钢搬到曹妃甸,京唐钢铁公司1000万吨钢铁,排出的废气、废渣、废水得到了全部的利用,都是变废为宝,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记者 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