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日新闻》2012年1月8日报道,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中村光广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用基本粒子成像技术透视核电反应堆内部状况取得成功,有望为解决福岛核电站废炉时取出核燃料助一臂之力。 研究小组利用“中微子”能穿透物质的特性,在距反应堆20米的地方设置约1平方米左右、可捕捉“中微子”浓度的特殊胶卷,犹如照像般把其浓度留在上面,随后用计算机解析并成像。 由于特殊胶卷与“中微子”同时受到来自反应堆的辐射,胶卷前面需设置一块5厘米厚的铅板,既能挡住伽马射线也能让“中微子”通过。中村教授称,如在反应堆周围设置多块胶卷成像,可得到反应堆内部的立体照片。 研究小组基于2008年使用同样办法观测矿石熔化炉、2009年观测北海道昭和新山(1943年火山爆发后隆起的最新山头)内部结构所取得的成果,去年秋天,在茨城县东海村成功确认了核反应堆燃料容器内燃料位置,为此,反应堆摄影技术2011年9月被日本科学振兴机构(JST)选为2011年度至2014年的成果推广项目,得到6千万日元经费支持,以进行反应堆内部摄影大型胶卷和提高计算机解析能力的攻关研究。 中村教授表示,只要在反应堆周围找到辐射量较低的地方就能放置胶卷,掌握反应堆内部核燃料情况后有助于判断并制定废堆的各项工作计划。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日专家用“中微子”成像技术定位反应堆内核燃料位置
发布时间:2012-02-03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