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图 2011年10月以来北京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受到社会各界持续的关注。对于北京大气中PM2.5污染的构成,北京市分管环境保护的副市长洪峰日前给出了一个数据,表示其中大概有22%以上是由机动车排放,还有近17%是由燃烧煤炭如电厂、锅炉、散煤排放。 民意汹涌,环保部在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草案中也首次引入PM2.5污染限值。北京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清洁转型的能源发展战略更为紧迫,而北京城区原有的四座燃煤热电厂的改、扩建天然气燃气热电工程尤为引人注目。 这四家北京城区最后的燃煤电厂分别是:华能北京热电厂、国华北京热电厂、京能石景山热电厂、大唐高井热电厂。 燃煤电厂存留的波折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城市形象经常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追求更清洁的城市环境成为必然要求,北京很早就开始着手减少煤炭燃烧造成的污染。特别是在1997年陕京天然气系统建成后,北京市有关部门开始加快能源清洁化的步伐,调整能源结构,主张城6区内逐渐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改变北京原来典型的煤烟污染型城市形象。事实上,从1998年之后,北京就再没有新建过一个燃煤电厂,而是新建了5个燃气电厂。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对北京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出更高要求。据记者了解,2008年时北京市对于能源结构调整的方案是保留北京原有四大燃煤热电厂,提高其烟尘排放标准。在北京市牵头出台的《第29届奥运会北京空气质量保障措施》中就明确要求北京京能热电公司等五大燃煤电厂减少污染排放30%,燃煤锅炉减少污染排放30%。 奥运会闭幕,但北京市的减排之路没有结束。一个曾被认为是超前的能源结构调整计划在国家的直接推动下逐渐酝酿成形——在北京全面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发电供热。 2009年11月3日,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北京电力结构调整座谈会”,研究北京用电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区燃煤电厂天然气改造。会议聚焦北京四大燃煤热电厂改造,指出这四家电厂“相关技术指标已不先进,且位于市中心,影响城市减排和发展。”张国宝在会议上明确表示,未来北京的“煤改气”不仅要保证北京市民的供热需要,同时要符合环保要求。 但全部改建燃气机组的构想在当时引来了企业方面几乎一致的反对,几家电厂都对“煤改气”有意见,表示进行“煤改气”改建会给企业在生产成本、原料保障、甚至人员安置方面带来诸多问题。而且这四家电厂在奥运举办之前已经在燃煤机组上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改造,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和北京市标准,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位置。 不仅仅是企业,北京市政府方面也有担忧。“当时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顾虑,首先是担心电力安全保障,天然气的供应怎么解决?其次是成本问题,国家对燃气电厂的出厂电价按临时电价处理,燃气电厂每生产一度电,北京市要补贴1毛5分钱,当时测算的结论是四大电厂全部煤改气后,北京一年要给电厂的补贴要到150亿元。”北京市发改委能源处高新宇处长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下决心“煤改气” 尽管天然气价格远高于煤炭,但最终环保诉求还是占了上风,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促使了北京市政府下决心做出了四家电厂全部“煤改气”的决定。 2010年10月,北京市政府批转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加快构建本市安全高效低碳城市供热体系有关意见》。《意见》指出,北京现有燃煤热电机组平均容量不足20万千瓦,设备老化,且都位于城区,已影响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空间拓展。首次明确提出要按照“两迁两扩、先建后拆”的原则,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作为热网主力支撑。 该《意见》还提出了四家电厂“煤改气”的时间表,即:2011年采暖季前扩建华能热电厂建设东南热电中心,投产2台35万千瓦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扩建草桥热电厂建设西南热电中心,2012年采暖季前投产2台35万千瓦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统筹京丰热电厂和国华热电厂拆迁工作,在高安屯建设东北热电中心,2012年采暖季前新建投产4台35万千瓦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统筹高井热电厂和京能热电厂搬迁工作,在高井建设西北热电中心,2014年采暖季前新建投产6台35万千万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 高新宇处长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发展清洁能源肯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但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形象,必须承担起发展清洁能源的代价。”据她介绍,北京市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四大热电中心及配套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协调统筹四大热电中心项目推进。在财政补贴上也形成成熟的沟通机制,保证北京的天然气发电企业不亏损或者实现微利。 而北京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也得到国家部委、中央能源企业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在陕京天然气三线、四线、大唐煤制气进京等你项目上都给予了北京市大力支持,解决了北京燃气供应的后顾之忧。”高处长说。在电价方面,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对北京燃气发电临时结算上网电价调整为每千瓦时0.573元。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能源发展建设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北京天然气利用总量翻番的目标,从2010年的7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5年的180亿立方米。“北京的天然气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机遇期”高处长如此评价天然气在未来北京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治霾离不开“煤”“气”替换 有专家此前就指出,不同于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发展经历,北京在燃煤还没有被天然气、核电等清洁能源取代之前就已经进入机动车高速增长的时期,燃煤型污染和机动车排放污染二者重叠,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难以避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邵敏指出,大气污染中的PM2.5除了直接的颗粒物源的排放之外,还大量地来自气体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复杂过程,即二次污染。 而“煤改气”的战略选择对于缓解北京PM2.5污染的重要意义是可以预见的。 以大唐高井电厂为例,其燃煤机组采取了先进的脱硫、脱销设备,可以将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控制在50毫克/标立方以下,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100毫克/标立方以下。根据其燃气热电联产扩建工程环评公示的数据显示,采用天然气做燃料后,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很小,通过预测最大小时浓度、最大日平均浓度和最大年均浓度值均远运小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评价限值,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浓度仅为10mg/m3。 与火电机组相比,天然气机组的氮氧化合物排放减少了九成,而且从根本上避免了常规燃煤电厂必然产生的大量灰渣等固体废物,环境效益十分明显。据北京市发改委预计,到“十二五”末,四大热电中心全部建成并完成热电厂结构调整后,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7500吨/年,氮氧化物排放12000吨/年。(安耕)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改造“最后的燃煤电厂”
发布时间:2012-02-08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新疆能源外送建设:煤电油气并驾齐驱( 201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