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上海加快结构调整 控制煤炭需求
发布时间:2012-04-28 来源:发改委网站

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煤炭经营管理水平,既确保城市能源安全供应,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又改善了上海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一、上海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

上海着力资源结构调整,工业能源结构呈现“四个下降”。近年来一是工业用能占全市比重从“十一五”初的61%下降到“十一五”末56%。二是“十一五”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三是“十一五”工业用能增长25.3%,比“十五”下降10个百分点。四是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显著下降,其中供电标准煤耗由2005年343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到2011年303克标准煤/千瓦时,吨钢综合能耗由2005年687千克标准煤/吨下降到2011年553千克标准煤/吨。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自2009年以来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战略和产出“双重效应”。从战略效应看,积极承担“大型客机”、“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数控机床、核电等科技重大专项;取得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先进高强度薄带钢、等离子刻蚀设备、薄膜太阳能电池设备、3.6MW海上风机、荣威750混合动力轿车、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已有4个云计算项目、1个新型显示项目和8个物联网项目先后纳入国家专项支持范围。从产出效应看,2011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部分)完成工业总产值7850亿元,同比增长11.5%,快于全市工业现价增速2.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24.5%,比2009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促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按照市委减少“四个依赖”的要求,通过主动实施投资、布局等结构调整,逐步减少对固定资产投资、重化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步伐明显加快。一是注重研发和技改投入。工业研发设计等软投入从2005年的1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从2005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53.8%。二是逐步减少对钢铁、石化等重化产业的依赖。“十一五”期间,本市加强对石化、钢铁、建材、有色四个行业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减少低端产品规模,提升发展中高端产品,重化工业年均仅增长6.8%,落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23.9%降至2010年的20.6%。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加快劳动密集型、代工行业转型。本市广达、英业达等电子代工企业将笔记本电脑代工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2011年全年减少产值450多亿元。同时,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电子代工企业提高本地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发展服务器等较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提升产品附加值。

3、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2006年以来共实施调整项目3624项,节约标煤合计536万吨,关停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237家,全面退出铁合金、平板玻璃生产,基本关停小化肥、小水泥、小冶炼企业。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如对产业结构调整资金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四年以来,本市市级财政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4.5亿元。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上海工业以年均4.2%的投资增长,年均4.6%的能源增长,支撑工业生产年均11%的增长、工业税收年均14.2%的增长、工业利润年均17.8%的增长,经济效益不断优化,转型发展效应不断显现。

二、上海煤炭消费情况

2012年1-2月份,本市重点用煤企业累计煤炭消费量883万吨,同比下降4.8%,电煤消费量641万吨,同比下降6.0%。2月末煤炭库存198万吨,环比下降17.5%;电煤库存125万吨,环比下降27.3%。

1、本市煤炭消费增幅下降,需求得到合理控制。“十一五”期间,本市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1.9%,总体呈现缓慢攀升态势,比“十五”期间下降1.5个百分点。2011年,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扣除火力发电投入),煤炭及其制品消费3007万吨,同比增长仅0.1%。

2011年,本市煤炭消费量为6120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发电投入为3668万吨,占消费量的59.9%;冶金行业为836万吨,占消费量的12.7%;炼焦制气投入为156万吨,占消费量的2.6%;供热为324万吨,占消费量的5.3%;其他零星生活用煤7万吨,占消费量的0.1%。预计到2015年上海煤炭消费总量为5800万吨左右,比2011年下降320万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1年的49.2%下降到40%。

电力行业(火力发电):“十一五”期间煤炭消费量增幅为5.7%,比“十五”期间下降0.7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推进电力行业上大压小工作,关闭杨浦、南市、闵行和吴泾等178万千瓦小火电,新建大机组燃煤效率显著提高,如外高桥三期的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是供电煤耗世界最低的煤电机组,年节约燃煤约350万吨。大力发展燃气机组,2011年电厂天然气消耗1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2.2%,相当于减少煤炭需求250万吨。在国家发改委和各相关省市支持下,西部水电、核电等外来电清洁电力供应逐步增加。

钢铁行业:“十一五”期间上海钢铁产业完成并投入燃煤机组烟气脱硫等减排项目,与2005年相比,宝钢节约用煤合计109.6万吨。按照“减量、增效、调整、发展”的原则,去年底已关闭COREX转炉装置一台和特钢大电炉,相当于年节约用煤90万吨。

炼焦行业:2010年炼焦标煤用量为975万吨,比2006年减少117万吨。其中上海焦化有限公司关闭2、3号锅炉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多联产项目建设,年节约用煤61万吨。浦东煤气厂随着天然气量的增加、人工煤气用量减少,2010年起年减少用煤量8万吨以上。今年继续实施关闭上海焦化厂两座焦炉。

建材行业:上海建材集团关闭4家水泥厂,集中搬迁到城市废气物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上海建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用煤8万吨。

替代煤锅炉:2011年开始煤锅炉改为天然气锅炉,共改造锅炉94台,节约用煤3.6万吨以上。

以上重点行业合计年节约用煤880万吨左右,折合占用煤总量的14%,用煤需求得到有效控制。

2、煤炭市场平稳有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确定煤炭市场经营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要求煤炭行业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情况相适应,与上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协调,与规范整顿煤炭经营市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相衔接。二是依据“十一五”规划,推动煤炭经营企业的结构调整。截止到2010年底,年销售量10万吨及以上的有142家,占50.7%,其中在100万吨以上的有28家,占19.7%,比“十五”末提高近7个百分点;3-10万吨的有112家,占40%。煤矿企业直接在沪投资设立经营企业的有23家,占7.8%。

三、下阶段工作打算

1、大力加快制造业转型提升。“十二五”期间,本市工业将大力推进“双倍增一提升”工程,即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至“十二五”末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番;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倍增”,大力发展支撑工业升级且与工业紧密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进一步提高能效,至“十二五”末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领域)营业收入比2010年翻番;围绕“先进制造业提升”,重点实施五大提速路径(包括技术改造提速、两化融合提速、节能减排提速、制造服务化提速、布局结构优化提速),着力提升五种能力(包括核心技术控制能力、市场营销拓展能力、产业链建设能力、产业集约发展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继续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三个转变”,即从关注节能同时向更加关注节能与减排并重转变,从关注节约标煤考核为主同时向更加关注城市安全等社会综合效益考核转变,从关注推进中小企业关停同时向更加关注重点布局和区域调整转变。2012年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项目600项,其中危化企业调整120项左右,节约标煤40万吨以上。着力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布局调整。

3、不断加强煤炭市场监督管理。一是加大协调力度,确保煤炭保障供应安全。按照“总量控制、优化布局、保障优先和扶优限劣”的原则,鼓励大型煤矿企业直接在本市开设煤炭经营企业,鼓励煤炭经营企业拓展国外市场,加大煤炭资源组织、运输、合同落实的协调力度。二是加强指导,进一步做好煤炭经营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严格控制煤炭经营企业的总量。三是严格监管,继续做好煤炭经营日常监管和年度检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对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管,支持大型煤炭经营企业做大做强,重组、调整一批小型煤炭经营企业。四是加强市场管理,维护煤炭经营市场秩序。加强煤炭经营市场动态监管,会同工商、环保等部门组织开展煤炭经营秩序联合执法行动,打击查处无证经营、以劣充优、扰乱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