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绿色消费:不仅靠自觉
发布时间:2012-06-06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宣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获得通过。为纪念人类历史上首次就环境问题达成共识,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到今天已经整整40年。今年,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在此基础上,我国也确定了自己的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从空气污染到全球变暖,从资源枯竭到人口爆炸,毫无疑问,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道路”在让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经济腾飞奇迹的同时,也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制约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侵蚀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所以,我们应当对环境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拿出更多的行动。

    在人类第40个世界环境日,我们把关注投向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转变,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环境日主题更是强调了在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推广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经济行为,人们在生活中有理由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消费方式满足自身需求。要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消费,除了靠每个人环境意识的提高,还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支持,并更多地利用市场调节要素的主体作用,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手段来实现。

    比如说,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城市主要污染源已经由工业燃煤排放转变为汽车尾气排放。绿色出行,显然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手段。但是,仅通过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就改变人们出行方式并不现实。让习惯了开车出行的人们放弃私家车,投入到拥挤、低效、不便的公共交通工具,通过限行、高油价、高停车费甚至征收拥堵费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而治本的办法,还是尽最大努力改善公共交通网络,让绿色出行变得高效、可靠和体面。

    同样地,如果人们发现购买一个节能灯的费用可能远高于节能灯可能节省下来的电费,那么节能灯的推广就不会顺利;如果依靠对能源和资源的过量消耗而获得的经济发展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那么这种模式就很容易成为更多地区“脱贫致富”的捷径。

    我们也已经获得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强制推广可降解塑料袋并对零售场所的塑料购物袋适当收费,已经显著降低了塑料袋可能产生的“白色污染”。又如,我国部分地区对高耗能工业项目实行差别电价,在有效抑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相关行业节能改造和工艺升级,“倒逼”了相关企业的转型发展。

    在本月下旬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召开前夕,我国已经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这份报告明确了我国坚持推进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绿色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不矛盾。推动绿色经济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而且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陈 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