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项目(简称“西三线”)投资人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该项目一改以往项目投资全部由中石油自有资金出资的模式,开创了全民资本投资大型央企国家重点项目的新模式,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简称“全国社保”)、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简称“产业基金”)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股东。 业内人士称,西三线引入社会资本模式是我国传统融资体制的一次创新,是能源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用好、用活国家资金。二是外部资金的介入使得能源建设项目投资进一步透明化,可以为项目投资争取好的回报环境,实现同享收益,共担风险。 中石油对民资 开放迈出新步伐 西三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项目,是国家能源重大骨干管网工程,工程主要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干线、三条支线。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福建省福州市,全长5000多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0个省、自治区,设计输气量每年300亿立方米,气源来自中亚国家,预计2015年全线投产。届时,三条西气东输管线将与陕京一线、二线以及川气东送管道共同组成国内横贯东西、纵穿南北的综合天然气管网,可长久、稳定地缓解国内多个省市的天然气需求压力。 西三线投资规模过千亿,能够有效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和消费,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为确保经济增长贡献力量。同时,原材料尤其是钢材价格正处于低谷,此时开建工程有利于节省成本费用,提高项目收益。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11项举措确保增长,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在此大环境下,西三线项目的建设启动并广泛引入社会资本具有创新开放、保稳增长的双重意义。有关人士称,该项目开创了全民资本投资大型央企国家重点项目的新模式,也标志着中石油对全民及民营资本的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中石油表示,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资本,两者最终都是为人民的利益服务,对两者共同投资于中石油的项目,将公平对待。 投资方同享收益共担风险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160亿元,拟设立合资公司。其中,中石油拟出资325亿元,持股比例52%;全国社保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各出资100亿元,持股比例均为16%。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石油行业属于高投资、高风险,一直以来,民营企业投资较为谨慎,此次,中石油引入全国社保等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增强了民企进入该领域的信心,对未来央企重点项目的合作模式以及民企进入能源领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今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全国社保基金通过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希望对西三线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投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持久稳健的收益。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是目前国内重要的产融平台,集中代表民间多方出资人利益,各民间资本均可通过该平台进入中石油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此次西三线项目不仅引入了大量民营企业的资金,还吸引了中国工商银行募集的私人理财资金进入,同享收益,共担风险,体现了国有项目全民共享。 西三线还吸引了我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宝钢集团的参与,是国有企业强强联合对国家重点项目的共同投资。宝钢集团表示优先保障中石油建设所需产品。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说,对全国社保基金而言,找到了长期稳定收益项目;对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而言,这既符合产业方向,也找到稳定收益项目;对宝钢集团而言,它本身是最大材料(钢管)供应商,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投资效益也不差。应该说,西气东输三线项目主线建设的投资很大。虽然中石油资金雄厚,但引入外部资本,既有利于形成较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石油的公司形象。(吴莉)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西三线引入社保基金和民资 开创社会资本投资央企重点项目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2-06-07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中石油:西气东输西三线管道建设将引入民营资本( 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