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170多名外出返乡务工人员正在淮北市韩村镇农民工创业园内的服装厂紧张有序地裁剪、加工。李 鑫 杨晓华摄影报道 7月4日,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交付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全面建成投产,成为世界最大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刘君凤摄 开发商以价换量的策略刺激了购房自住的刚性需求入市。图为消费者在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居展一处楼盘前登记领取资料。施健学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7月9日发布,并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图为工作人员正在为一辆电动出租汽车更换电池。龙 巍摄 编者按: 2012年已经过半,“经济增速放缓”成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部分制造业又跌到了历史最低点,一些企业家甚至感慨今年才是企业最冷的冬天。统计数据显示,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到50.2,新订单总量和新出口订单继续加速收缩,工业品的成品库存压力继续加大,这也预示着下半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 如何看待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在下行压力中又如何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期《产经广场》推出“2012,年中经济盘点”,选取楼市、车市、电力、就业的半年形势进行分析,并展望下半年的行业经济走势。敬请读者关注。 就业:未受经济下行明显冲击 经济下行, 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业,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城镇新增就业数量超过去年同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7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900万人的64%,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岗位分布方面,呈现出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特点:广东等过去吸纳就业较多的东部地区,用工量同比明显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如重庆、河南、贵州等过去的劳动力输出大省,今年以来用工量大增,其中重庆增长了90%。 通常认为,促进就业主要靠经济拉动。为何当前经济增速回落,就业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趋势?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认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仍然有一定的增长,国家在稳增长的同时坚持就业优先,使积极就业政策的效应持续放大,保证了就业的总体稳定。其二,就业相对于经济有一定的滞后效应。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影响通常会滞后半年左右,这可以解释为何中西部就业态势良好。出口对就业的影响,最长滞后期能达到一年。去年年初,我国出口增幅较高,约为20%,这也反映在今年上半年就业上。 许多人担心,经济增速从之前的近10%滑落到目前8%左右,会对就业产生巨大打击。对此,专家认为,不能拿上世纪末经济增长8%时的就业状况做类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说,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很大,10万亿的总盘子增长8%,和40多万亿的总盘子增长8%,对就业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因此,除非经济出现大的下滑,就业总体上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可以高枕无忧。我国作为劳动力第一大国,就业压力长期存在。而且,经济增速放缓已经开始影响到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人社部监测的情况显示,4月份和5月份,岗位增幅从此前连续数月的扩大转变为缩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对就业进一步的影响。以往经验表明,当经济波动影响到就业时,率先受到冲击的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以及农民工等易损伤人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未雨绸缪,随时监测就业变动,力争稳定岗位、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莫荣认为,我国应以就业优先战略来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包括:通过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来减少摩擦性失业;通过职业能力建设解决结构性失业;增加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增加公益性的就业岗位;鼓励创业促就业,并提高劳动者收入。“如果收入增长乏力,消费上不去,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不好。” 最近,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有关专家表示,这同样是改善就业的重要方面。“小企业、大就业”,大量中小企业发展有活力,才能保持岗位的稳定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岗位。当前,在给予贷款等扶持的同时,还应大力清理对企业的行政事业收费,减免港口建设费、检验检疫费,清理公路收费,降低企业流通成本,真正给中小企业让利。(白天亮)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2012,年中经济盘点
发布时间:2012-07-16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坚定信心 稳中求进——评年中经济形势( 2012-07-16)
- 信心与忧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释放双重信号( 2012-07-16)
- 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6%( 2012-07-13)
- 信贷增速回升支撑经济增长( 2012-07-13)
- 让流通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 201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