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两者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但与此同时,由于政策时滞的存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若想展现全部效果,尚需一段时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今年下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继续维持“既有基调”。 财政政策:稳增长“急先锋” 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为637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919亿元,增长12.2%,增幅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9.8%,增幅同比回落19.8个百分点。财政部分析,经济增长趋缓是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首要原因,其他的原因还包括价格涨幅回落、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 受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的影响,上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5191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997亿元,下降20.8%。 而从财政支出方面看,上半年全国财政支出共计5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458亿元,增长21.3%。教育、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等的支出呈重点突破态势,同比增幅都在20%以上。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对于住房保障支出也急剧增加,上半年在这方面共支出162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6.4%,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027亿元,同比增幅剧增至57.6%。 尽管上半年财政收入数据难言“乐观”,但财政支出的大幅增加,尤其是涉及民生的支出大幅提升,使得财政政策成为上半年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对本报记者表示,财政政策更多地侧重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更好地支持基础设施、保障房等的建设,这些因素使得财政政策成为当前稳增长的“急先锋”。 白景明认为,从上半年的政策实施效果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体现得非常充分。“首先是年初中央预算安排了8000亿元的赤字,有利于扩大需求。其次,今年财政部代地方发债规模从2000亿元增至2500亿元,属于超前性安排。再次,财政支出结构也向保障房建设、交通、水利这样的既有利于民生,又能扩大投资需求。另外,结构性减税也开始发力,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开始进一步落实,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体现。” 而上半年将近1万亿元的财政盈余和全年总额为8000亿元的财政赤字,无疑为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力留下了较大空间。 下半年财政政策的主要看点可能仍然是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最大的看点则是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扩围。本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自今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对于下半年的财政政策走向,白景明表示,只要按年初制定的预算去做,执行好当前政策就可以。 货币政策: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在稳增长方面,货币政策也可圈可点。2012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大手笔”频频,除了大家早已耳熟能详的降息、降准,利率市场化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也有所扩大。 决策层用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刺激信贷需求以稳增长的意图相当明显: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两次降息,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给予利率浮动区间后,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下浮区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 连续降息,减缓了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的势头,短期来看减少了利润,但是从长期来看,只有这样才会使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在业界的市场份额,决策层此时推行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很有‘让利于民’的味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券商宏观分析师表示。 利率市场化及连续降息比较出乎市场意料,但反映了决策层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以及推进金融业市场化改革的决心。 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未调整,金融机构继续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 在汇改方面,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的浮动幅度由5‰扩大为1%。2007年以来首度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顺应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向均衡状态的回归,降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也表明决策层对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认可,即当前的汇率已接近均衡汇率。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高级宏观分析师袁江预计,未来决策层可能视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相机抉择,采取降息、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来释放流动性,刺激信贷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大幅放松。”袁江表示,虽然银行间流动性紧缺,而央行同时采取正逆回购以调剂资金余缺,而非市场一直预测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显示出央行意在稳定市场预期,以免给市场带来货币政策“即将全面放松”的印象。(李晓刚)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携手”稳增长
发布时间:2012-07-30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