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反核声浪冲击日本“原子能村”
发布时间:2012-08-13 来源:半月谈网

    自“3•11”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以后,日本全社会对核电站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面对2012年夏季严峻的供电形势,日本于7月初下令重启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机组,终结了持续近两个月的零核电时代。核电虽然重启,但对福岛核事故的问责并没有结束,由此引发的反核声浪仍在促使人们反思日本核电体制的改革方向。

7月29日晚,呼吁去核电化的日本民众手持蜡烛包围了国会议事堂

    重启核电

    这次重新启动核电机组主要是日本政府高层主导的政策行为。

    首先,日本能源需求难以离开核电。在福岛核事故发生之前,日本大约30%的电力依赖于核能发电,是继美国和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三大核能国家。核电机组全部停机以后,日本面临着供电短缺的严重局面。尽管日本政府加大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电力度,但是,电力缺口依然在10%以上。如果不启动核电机组发电,必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拉闸限电,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将给居民的生活和工商业生产活动带来严重的损害。

    其次,核电机组在检修合格以后,如果不重启投入生产,就将面临巨大的能源浪费与维护成本的付出。因为核电机组在装入核燃料以后,基本上可以以较低的维护成本产生出巨大的发电效益。但是,如果不发电,等于白白浪费那些已经可以投入生产的核原料,在经济上很不划算。

    再次,日本大量进口化石能源原料用于发电,导致2011年日本出现了40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是几十年来少有的情况。这种情况致使电价成本提高,增加了日本经济的运营成本,对日本复苏乏力的经济造成了新的打击和负担。

    继续追责

    核电虽然重启,但是之前发生的福岛核泄漏事故是天灾还是人祸,日本国民并没有放弃追问。随着信息的不断披露,由此引发的思考仍在延续。

    大地震前后,面对可能产生的巨大核泄漏危险,东京电力公司首先考虑的并不是公众安全,而是如何保住设备,以便维持长久的垄断利润。而日本政府听之任之,错过了最好的防控时机。两者均受到日本国民的强烈指责。

    东京电力公司是一个有着许多历史污点的电力垄断企业,曾经有编造虚假数据应付检查,隐瞒曾经发生的核泄漏事故,不维修、更换和报废危险、过期的老旧设备等劣迹。发生事故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核反应堆的设计寿命是40年,2011年3月到期。但东京电力公司并未按要求停用该反应堆。

    地震发生后,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危险,中间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可以采取强有力的遏制措施,如喷洒海水降温,注入硼酸阻止核反应继续等。但是,东京电力公司为了保住设备不受损害,在初期没有采取任何像样的措施。因为采取这些措施,核反应堆将不得不报废。为此,东京电力公司采取了拖延策略,虽然表面上张罗着试图注入海水,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做。

    同时,东京电力公司还阻止政府方面采取这种措施。另外,也有人认为,东京电力公司和政府部门串通在一起,尽力保全昂贵的核反应堆设备与核燃料,在事情不可收拾以后,政府又把责任完全推到东京电力公司身上。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福岛核事故人祸大于天灾。日本政府没有很好地行使防止公共灾难扩大的责任,不仅放任东京电力公司的不作为,自身也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致使核泄漏一再扩大,才不得不强令自卫队、警察等进行喷水降温作业。

    日本国会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7月初日本国会福岛核事故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认为福岛核事故“并非自然灾害,明显是人祸”。7月23日,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终报告对东京电力公司抢险不力予以批评,并指出有关政府部门的一些防控举措不到位。

    “原子能村”

    福岛核事故发生以来,在舆论的不断追问下,一个封闭自负、共存共荣的原子能商官学利益集团逐渐浮出水面。日本媒体称之为“原子能村”。

    在“原子能村”里,电力企业和核电设备生产商、政府的行政监管部门和核工业、核物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形成一个盘根错节、利益均沾的小圈子。

    第一层利益圈是东京电力公司、关西电力公司、中部电力公司等九个电力大公司和日立、东芝等核电设备制造商。他们是核电事业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核电生产、经营的核心部门。东京电力公司在“3•11”大地震前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核能企业,在日本电力企业中,属于巨无霸的企业。

    第二层利益圈是政府的核能事业监督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和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等。他们与核能发电公司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有些官员退休以后受聘于核能企业,担任核能企业的高管或者顾问。核能企业之所以聘任他们,正是看重其在任时期的“贡献”,以及他们广泛的人脉和对核能方面的法规政策较为熟悉,在关键的时候可以帮助核电公司打通政府关节。

    第三是核工业、核物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报道人员、黑社会组织中与核能相关的产业部门和企业等。核能领域的学者、专家主要分布在原子能安全委员会以及文部科学省的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等部门,主要帮助政府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核能政策,监督核电安全运营,提供核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等。媒体报道人员有时也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有利于核电公司和政府核能部门的片面报道。而黑社会中从事核能产业领域的企业,一般都属于小的配件和材料供应商等。

    在日本,围绕核能的商官学利益圈已经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利益群落,他们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利害攸关。因此,也经常勾结,成为利益相互渗透、而忽略公益与核电安全的紧密利益集团。

    力求改变

    在日本民众广泛的质疑声中,日本政府被迫改善其核能监管体制,力图瓦解这种利益圈的行政设置与安排。作为打破“原子能村”利益链条的举措,日本决定把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从经济产业省分离出来和内阁府的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合并,仿照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成立更独立的原子能安全监管机构。日本国会参议院今年6月20日通过了有关设置原子能规制委员会的法案。预计新机构最晚将在9月正式建立,将对日本的原子能安全实施统一管理。

    规制委员会由委员长和4名委员组成,任期5年,将由日本首相在征得国会同意后任命。而且,日本政府特别规定,在最近3年内从核能相关企业和团体获取一定数额的报酬或担任管理职务的人员不能担任该委员会的委员。这种规定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核能商官学共存共荣利益圈中的利益链条。

    由此来看,日本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利于纠正和制约这种利益集团的现象。但是,在日本的文化习俗内,要想完全避免这种利益圈的产生和存在并非易事。(外交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永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