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批复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这标志着,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山西省转型综改办主任王赋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方案》科学规划了到2020年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的整体思路,明确了山西转型综改试验的主要任务。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将在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10个方面开展实施综合配套改革。 转型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明确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长期肩负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的历史使命。建国以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130亿吨,外调出省量90亿吨,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经济结构。 山西资源性产业就像“抽水机”一样吸纳了大量要素向自身汇聚,对其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挤出效应”。如何摆脱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走新型发展之路,成为山西必须全力破解的重大命题。 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11年7月,山西将总体方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改后上报国务院。2012年8月7日,国务院在征求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正式批复《总体方案》。 记者了解到,《总体方案》明确了山西转型的主要目标分两个阶段——到2015年“十二五”阶段的近期目标和到2020年的中期目标,力争通过20~30年的努力,基本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山西省政府秘书长陈永奇指出,《总体方案》是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此次获批为山西推进综改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向哪转”“怎么转”进一步清晰 王赋向本报记者解读了《总体方案》的若干“亮点”。比如,转型主要任务主要回答了“向哪转”的问题。转型主要任务包括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 一是通过提高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等措施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通过加快生态治理修复和全面推进污染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来全面改善全省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通过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山西省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通过积极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安全发展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来促进民生改善和构建和谐社会。 在“怎么转”的问题上,王赋表示,针对以上四大任务,山西省提出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等10项具体改革措施,均意在“针对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借鉴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从山西实际出发,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进行创造性探索”。 转型项目在山西已成投资重点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山西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域设立至今,在《总体方案》尚未批复的情况下,山西省委省政府“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 王赋介绍说,之前的思路与《总体方案》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突出抓好产业转型这个核心,企业发展这个主体、园区建设这个载体、项目落地这个关键,全面推动各项改革,全力推动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工作,“在生产力层面优化经济结构,在生产关系层面创新体制机制”。经过前期的工作,“目前转型项目正在成为投资重点,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山西模式’已初见雏形。”王赋对记者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体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山西省在总结先行先试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继续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和第一批省级转型综改标杆项目的试点工作。 记者注意到,很多《总体方案》中规划的蓝图在这里找到了着力点。比如,孝义市侧重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灵石县、高平市侧重探索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灵丘县则侧重探索非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 《总体方案》对各地产业转型园和科技创新园及“标杆项目”的选择标准既严格又切实,在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都给出优惠政策。王赋表示,这样做就是为了“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为山西全面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做好导向性铺垫。(安中民 方 方)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资源型经济转型“山西模式”现雏形
发布时间:2012-09-27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