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就工程本身来讲,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东部地区目前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2/3。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资料图片 近日,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西气东输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主要目的之一是使得东南沿海城市和中部城市用上清洁的天然气资源。不过,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不仅可以惠及东部和中部城市,它对于新疆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西三线工程为新疆煤制天然气提供外运通道,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和当地资源的转化利用,同时降低了当地的煤炭使用,提升了环境质量,对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重要机遇。 途经10省(区)优化能源结构 西气东输三线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运输大动脉,横跨我国边疆、内地和沿海10省(区)。开工建设这一重大工程,将使沿线上亿群众用上清洁可靠的天然气,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能够带动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扩大国内需求,支撑和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西气东输三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0个省(区),总长度约为7378公里,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实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将进一步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把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提高1至2个百分点。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同时,工程建设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作为大功率压缩机、大口径阀门等长输管道关键设备国产化的依托工程,将带动我国钢铁、装备、机械、电子、冶金等相关行业发展,对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西三线工程的建设将带动提高大型压缩机组、阀门等关键装备自主创新,并促进上下游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 助力“气化”还乌鲁木齐一片蓝天 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新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优先保障沿海和内陆中部城市的天然气供给的同时却牺牲了自身的环境。虽然从国家的整体战略上来讲,新疆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新疆也在着手考虑尽可能地做好自身的环境保护这项头等民生工程。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给“气化”乌鲁木齐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启动,使得乌鲁木齐可能成为国内第一个做到真正意义上全面‘气化’的省会城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事实上,过去乌鲁木齐的能源结构一直是以燃煤和热电联产机组为主,而乌鲁木齐的地形是三面环山,用当地方言讲就是‘地窝子’地形。这样的地形容易使得烟尘积累,不易排出,所以一到冬天,燃煤带来的烟尘污染就很严重。 “不过,乌鲁木齐政府已经力图解决这个问题,2009年就开始实施‘蓝天工程’,其中的一个方案就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这样就要求增加本地天然气的供应。”新疆发展改革委能源处处长肖仁俊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时说。 由于西气东输的首要任务是让东南沿海和中部城市用上清洁的天然气,所以“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是满足不了‘气化’乌鲁木齐以及‘气化’新疆的任务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市的重点民生工程——“煤改气”项目已经在今年5月底大面积铺开,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对城区所有集中、分散和居民自采暖燃煤小锅炉的天然气改造。所有的燃煤锅炉改造为天然气供热,部分供热企业有些担心,今年气源能否得到保障?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确定2012年乌鲁木齐市天然气气源供应将通过王家沟门站、米东门站和大湾门站三大门站向中心城区供应天然气。 不过值得期待的是,西气东输三线项目的开通,在将来会使得乌鲁木齐地区天然气预留规模的保证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获悉,2012年,乌鲁木齐市已经拆毁156个烧煤锅炉,改造了286个燃气锅炉,供暖全部用上了天然气。整座城市将因此而少排放二氧化碳80万吨,二氧化硫40万吨,可吸入颗粒300万吨。按照计划,今年年底西气东输三线霍尔果斯-乌鲁木齐段将建成投产,充足的天然气将确保乌鲁木齐市成为我国首个全面“气化”的省会城市。 把握西三线工程机遇促新疆产业链升级 事实上,就以管道的建设期来说,大额的固定投资能给相关地区的收入和就业带来一定正面效应,但是总体上来讲,带动效应并不大,因为它并没有延长相关产业链。肖仁俊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但是此次三线项目的闪光点是:它明确提出了要解决新疆煤制天然气的问题。” 新疆作为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在国内的起始点,是否能把握机遇,在服务全国的同时给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面对此问题,肖仁俊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阐述了他的思考:首先,在保障东部和中部天然气需求的大前期下,应该留更多的资源在新疆就地转化,进行天然气的深加工;其次新疆的煤制气也可以进入三线工程进行输送。以上两点都可以促进新疆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十二五”时期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已经下发到各省,该规划确定了15个示范项目,其中新疆的示范项目以煤制天然气为主,目前新疆伊犁地区的庆华集团总规模55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已经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准。 “伊犁地区的煤制气项目是新疆能源产业链延伸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已经进入了一期试运行阶段,一期的产量可达到13.75亿立方米/年。”肖仁俊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事实上,三线项目规划每年要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大约250亿立方米的气源是境外,因此新疆也需要承担50亿立方米的供给任务。新疆的煤制气项目和三线工程结合起来,既可以做到输送天然气总量上安全保障,也是对于有助于新疆煤制气产业链的形成和升级。”此外,肖仁俊还透露,伊犁煤制气以后的目标会更上一层楼,能够达到提供130~150亿立方米/年的供给产量。 另外,肖仁俊也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自治区内的天然气管道就已经长达2000公里以上,为了维护输送管道的安全,我们每年都要召开数次安全生产会议。”有业内学者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新疆在保障天然气管道安全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时也占用了很多资源,比如天然气主干道沿线上一定范围内的土地都是不允许他用的,因此西三线管道可以给新疆多留下一些利益,新疆也应该得到一定的补贴。 链接 西三线里程碑:民资首次进油气管道领域 此次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与之前不同的是:引入了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建设,这也是国内油气管道领域首创。 今年年5月30日,中石油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宝钢集团签署了《西气东输三线管道项目合资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西气东输三线建设。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弥补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社会保障需要和其他社会保障需要;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由全国工商联部分民营企业今年3月发起,是目前国内重要的产融平台,集中代表民间多方出资人利益,各民间资本均可通过该平台进入中石油等能源基础设施领域。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三线合资各方已开展了合资合同和章程谈判,进行了运营合同、建设合同和运输合同的商务谈判,基本达成一致,整体工作进展顺利。(杨超)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西气东输三线开工 输气源头新疆亦可获益
发布时间:2012-10-22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西气东输三线将大规模应用国产化关键设备( 2012-10-17)
-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2012-10-17)
-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2012-10-12)
- 天然气输送管道:西气东输 气贯长虹( 2012-09-24)
- 描绘祖国壮观的能源版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回顾( 201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