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为大型燃煤锅炉“量身定做”的锅炉房,放上使用燃气的锅炉后空出了一大截。地面上,白色的瓷砖显得很干净。昨日,记者探访京能集团所属丰台区西马供热厂,3台燃气锅炉已接班4台燃煤锅炉开始执行冬季供暖任务,为6200多户居民供暖。“今年北京的上空又少了12吨二氧化硫、50多吨氮氧化物、10吨左右的粉尘。”西马供热厂厂长刘会林说。 没了运煤车 夜间睡得香 走进锅炉间,马上就能发现与以往的不同:昔日将煤送进炉口的“尖爪”式炉排已经消失不见,在原位置立起了箱体状的燃气燃烧器,原本用砖砌的长方体锅炉,则换成银白色铁制圆柱形锅炉。 “先前烧煤的时候,水泥地上天天都是厚厚的一层煤灰。3个班8小时轮流打扫卫生,每天清扫6次都扫不干净。”刘会林瞅着锅炉房白色的瓷砖说,“现在一个星期拖一次地就行了,哪里脏了扫哪里。” 西马供热厂以前烧煤时,每年上万吨的煤要从煤房传送到锅炉里,燃烧后的灰渣再从渣池运走。扬起的煤尘、灰尘落在厂房,甚至波及周边小区。一到供暖季,附近居民家阳台上都会积厚厚的一层灰尘。 家住西马厂南里22号楼的王阿姨,特别受不了烧煤时烟囱里钻出的硫味。“今年我的鼻子享福了,厂长说现在冒出的气里只有二氧化碳和水。”顺着王阿姨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银白色的烟囱上蒸汽袅袅。 除了灰尘,噪音也是周边居民曾经的苦恼。“整宿进煤,半宿拉渣”是西马供热厂奉行了将近18年的原则。大型运煤(渣)车只允许夜间通行,这可苦了附近的居民。“改用天然气供热之后,晚上再也不会被吵醒了。”西马厂南里居民王奶奶说,现在全家人都能睡个好觉。 进屋脱外套 室温很稳定 “‘煤改气’后家里暖气暖不暖和?”听到记者疑问的语气,刚串门回来的张贵强大爷拉着记者上了西马厂南里24号楼1503房间。一进门,一股暖流迎面袭来。 “前两年家里不暖和,看电视的时候我喜欢把衣服搭在腿上。烟瘾犯了的时候抽根烟,掉下来的火花在衣服上烧出许多洞。老伴儿为这事跟我吵了好多次。”去年,张大爷给客厅换了8片1.8米高的暖气片,没想到今年家里一下子暖和多了。 刘会林说,以前的燃煤锅炉工作了将近20年,设备老化,故障多,供热温度难以保障。换上燃气锅炉后,室内温度非常稳定。“煤炉和燃气灶,肯定是燃气灶的温度恒定啊。” 11月3日,锅炉房的3台燃气锅炉已开始为61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供热。明年供热厂将在煤库、渣池、输煤长廊的原位置新建2台更大规模的燃气锅炉,届时能扩大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推渣变检修 司炉点鼠标 燃煤锅炉房改造之后,原来的工人也从上煤工、推渣工的岗位上华丽“转职”,有了全新的工作岗位。 49岁的王宝坤以前是司炉工,每天都得汗流浃背地监测燃煤情况。如今,王宝坤的工作是坐在电脑旁,点击鼠标来了解锅炉风烟、锅炉供水、热力系统三方面数据。 “电脑程序已经设定好了,根据室外温度自动调整供热温度。”王宝坤在鼠标上点击一下,锅炉的各项参数显示出来。 现在供热厂有50多名员工,除了4名电脑操作的司炉工外,其余的上煤工、推渣工经过培训都转行成了外网检修工。他们被分为3个站,主要帮助用热户解决供暖问题。接到用热户的电话报单,总调度室会派最近的外网检修工去住户家解决问题。 42岁的刘勇原是一名上煤工,负责从煤库往锅炉口铲煤。以前供暖忙季他每天要上100吨煤,4个小时呆在煤库的铲车里。“工作时间不长,就是脏。从煤库走出来一溜黑脚印,嗓子里咳出的痰都是黑的。” 当上外网检修工后,全天候接受用热户报单,再也不必“吃煤灰”了。虽然忙的时候手头有十几个单子,但刘勇谈起现在的工作脸上却堆满笑容。 (记者 杨汛 实习生 赵洪潭)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城区采暖煤改气 丰台增六千户
发布时间:2012-11-20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上海市为200万户燃气用户免费安检( 2012-11-09)
- 更多济南市民有望用上管道燃气( 2012-11-08)
- 西宁市燃气用户突破14万 冬季采暖渐入“燃气时代”(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