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桶油”纷纷加速在委内瑞拉的投资。CF 委内瑞拉是近年来我国在南美的重点经贸合作对象国,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委经贸合作与其他拉美国家相比并无二致。1999年,查韦斯总统执政后,两国的合作规模、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特别是以2007年11月成立的“中委联合融资基金”为标志,中委合作模式基本形成,且颇具特色。 委内瑞拉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南美国家,有着两个格外鲜明的符号。它的首都是南美独立运动领导人西蒙·玻利瓦尔的故乡,象征着革命、解放和团结;它又是世界石油储量第一大国,象征着无限的财富。作为拉美左派的标志性人物,查韦斯总统多年来的内政外交把委内瑞拉这两大象征符号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他的反美立场,还是对委内瑞拉进行21世纪社会化主义的制度性改造,都使他成为当今国际风云人物。而如今,他的病情变化所引发的权力过渡又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当前委内瑞拉保持了政治社会稳定,但权力过渡的政治进程远未结束。就中委合作而言,合作环境的复杂性、多变性仍没有消除。中委合作模式是否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种成熟的模式,是我国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必须破解的战略课题。因此,中委合作模式的生成条件、构成要素、风险结构及发展前景等问题都无法回避,有必要加以分析总结。 中委合作模式的建立打破了资金预算的约束 从政策实践看,中委合作模式是在两国政府间制度化的合作决策框架下,由中方金融机构提供债务融资支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并向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拓展的主辅式复合型国际合作模式。鉴于中国经济实力骤增的能源安全需求和委方丰富的石油储量,中委合作加强则是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种客观使然。 就合作构架设计而言,中委合作模式是由两国政府和国有企业从项目决策到具体实施相互对接式的合作制度安排。实际上,2001年4月成立的两国政府间高级混合委员会已发展成为制度化的合作“决策中心”。中委合作是源于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市场力量,而行政力量的适当参与推动了合作进程。 中方金融机构以贷款形式与委方“国家发展基金”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银行合作设立的“中委联合融资基金”、“长期大额融资基金”是中委合作模式的“融资中心”。这种融资机制以政府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委方以扩大对华原油出口为还款保证。由于委方的资本短缺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受资金实力制约,中委合作融资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两国合作的资金预算约束。 以能源合作为主轴、拥有“决策中心”和“融资中心”的中委合作模式成效显著,打开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局面。能源“合作主轴”提升了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的保障度,多领域的“合作辅轴”肩负了维护中国能源利益和为中国技术、产品开辟新市场的双重重任。中国企业参与委方铁路、通讯、电力、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查韦斯政府的发展诉求,在改善两国能源合作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的技术、成套设备出口。 中委合作模式新进展: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的飞速发展 2012年2月,中委两国协商签署第二个中委联合融资基金框架协议。该协议经委国民议会多次辩论、修改,于2012年5月获得通过。协议内容共有13项条款,目标是向委内瑞拉提供融资,支持委方的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矿业、科技等领域发展。 根据协议,中委联合融资基金规模120亿美元,分A、B两阶段实施,每阶段60亿美元,其中,中方金融机构3年内以贷款形式出资40亿美元,委方则由“国家发展基金”以投资形式出资20亿美元。为偿还贷款,委方承诺平均每日对华出口原油不低于23万桶。中国石油公司从委方国家石油公司进口石油,款项则要支付到由委方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和中方金融机构共同管理的账户上,并用于偿还中方债务。 据委官方数据,截至2012年9月,中委联合融资基金滚动累计239.97亿美元,实际使用238.44亿美元,投向了石油、矿业、电力、农业、交通等领域,共有201个项目。“长期大额融资基金”,由中方提供贷款200亿美元,其中,美元贷款100亿,人民币贷款700亿。截至2012年9月,“长期大额融资基金”实际使用69.43亿美元和695.65亿人民币,共投向40个项目,涉及通讯、医疗、住房等多个行业。 中委合作模式依附于委方对华石油出口和中方提供贷款,并由此派生出多领域合作。中国在委方的直接投资存量增长较快,但规模不大,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11年底仅有5.01亿美元。中国是委内瑞拉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委方对中委贸易保有顺差。2011年,两国贸易额182.6亿美元,委方顺差52.16亿美元。据委方数据,2012年1~9月中委贸易额约200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30亿美元。 中委经贸合作的一大突破是,中方企业在委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保持了高速发展,2011年的营业完成额高达35.82亿美元。中委合作模式的经济逻辑在于中方贸易逆差、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以及中方金融机构向委方阶段性贷款投放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中委合作模式依旧受到政治风险的挑战 不管委内瑞拉权力过渡最终结果如何,中委合作大势都不会发生改变,这是两国经济互补性的客观使然。但是,委方权力过渡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如各部门领导层更替以及现有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都会给中委合作带来不少挑战。 就宏观风险而言,最大的风险是委方的政治风险,而不是经济风险。只要委方石油生产不受权力过渡影响,且对华原油出口保持稳定,中委合作的总体风险在短期内是可控的。2012年1~7月中国从委方石油进口金额达60多亿美元,以中方对委阶段性的贷款投放规模和合作机制安排来看,中方金融机构几乎不存在贷款风险。 从微观风险分布看,风险将高度聚集在由中委合作基金派生出来的非石油贸易、工程承包等合作领域。中委合作模式框架涉及两国多个企业,由“融资中心”派生出原油购销、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债务偿还结算等多重合同链条关系,其风险势必因委方政局变化而增大。一方面,可能造成现有合作项目延期,无疑将会加重中方企业的资金、人员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委方可能出现讨价还价,提出新的合作条件或要求。 应谨防潜在局部社会冲突波及合作项目和中方人员。当前委内瑞拉暴力事件较多,犯罪率居高不下。虽然委国内发生大规模社会失控事件可能性不大,但鉴于存在一定的社会对立以及反对派可能策划抗议活动,一旦发生局部动荡、冲突或骚乱,中方的合作项目、财产有可能遭到破坏,而且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值得担忧。 最后,尽管美国希望中国在委内瑞拉受挫,但中美两国又拥有共同利益。中委合作不能简单、孤立地仅仅被视为两国间经贸合作问题,毕竟还触及了美国的利益,引起美国的高度关切和战略担心。目前,美国在委内瑞拉的投资存量约120亿美元。2012年,美委贸易约520亿美元,美国仍是委内瑞拉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10月,委内瑞拉仍是美国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三大石油净进口来源国。 尽管美国希望中委合作的可持续性在委权力过渡中受挫,但事实上,委内瑞拉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两国维护彼此在委内瑞拉的能源利益和商业利益。而且,对美而言,“后院”稳定更符合其战略利益诉求。但是,中方企业也不能忽视外部力量对委内瑞拉权力过渡的可能干涉,特别是美国的干涉能力、方式和途径,谨防给中委合作带来不利干扰。 (作者:孙洪波 单位:中国社科院拉美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警惕“中委合作模式”的隐性风险
发布时间:2013-02-25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