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非洲:油气资源格局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3-06-13 来源:新华网

    “东非”、“石油产业”、“多元化竞争”等都是非洲油气资源格局的关键词,同时也是趋势,中国油公司将如何应对?

    非洲是世界八大产油区之一,也是中国第二大油气来源地。近年来由于深水勘探技术的运用和几内亚湾地区新油田的发现,非洲地区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不断增加,在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也大幅度提升。

    尽管非洲的油气勘探开发热点地区由于领土问题、能源过境问题而引发的局部冲突仍时有发生,但是,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正在深化,随着外国石油公司投资增加和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非洲的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日益活跃,实现了海陆并举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乌干达、加纳、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等国家的新发现,为非洲带来了新的油气资源格局。

    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石油合作面临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

    新热点、新机会

    虽然不少非洲国家政局动荡、冲突频仍,但与中东地区这个经年不熄的“火药库”相比,要稳定的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正在结束战乱,走向和平与建设,而且非洲产油区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离欧美市场较近,运输成本低于中东地区。北非产油区与欧洲仅一海之遥,西非几内亚湾同美国隔洋相望,原油输出几乎不存在地理障碍,极为便利。

    在这种地理优势下,非洲依然是欧美国家实现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能源合作区域。2011年非洲大陆日均出口原油692.5万桶,其中31.2%出口到欧洲,25.3%出口到美国,17.8%出口到中国,10.8%出口到印度。

    正是基于非洲的地理优势,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进入到非洲开采天然资源,大部分进入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加蓬等产油国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由于,近年来非洲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投资大幅增加,不仅在北非、西非等传统产油区获得重要进展,在东非﹑非洲内陆以及南部非洲都取得重要突破,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东非是非洲次区域中吸引外资最少的地区,因为传统上大多数东非国家没有丰富的油气等自然资源。然而,新发现的气田很可能显著改变了这种格局。据安永公司新发布的报告,随着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发现巨额储量的天然气,跨国公司纷纷从传统的天然气生产地区——西非转向东非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东非已成为近期非洲最具活力的天然气开发前沿。来自非洲的天然气占全球的6%左右,未来可能持续上升,尤其是利比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主要供应西欧的天然气主产区。

    除了传统天然气行业,非洲石油产业近年来逐渐成为吸引FDI流入的最主要领域。世界上一些较大的石油跨国公司目前几乎都在非洲产油国有大量投资。如埃克森美孚在安哥拉、喀麦隆、乍得、赤道几内亚和尼日利亚;壳牌集中在尼日利亚的陆上和浅水区;道达尔在安哥拉、赤道几内亚和刚果(布)的深水区;BP集中在安哥拉。以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国家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国家石油公司也纷纷加入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在非洲国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未来几年非洲石油与天然气行业将继续蓬勃发展,是非洲许多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一些国家如利比亚和赤道几内亚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和9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出口收入。

    虽然埃及,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是非洲的主要产区这个重心不可能改变,但是部分区域的地位或有提升,特别是在东非,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加纳将成为较有影响力的产区。

    尽管非洲油气资源的探明储量在增加,但由于经济不景气以及北美页岩气的冲击,未来,预计西欧、日本和北美的油气需求将减少,特别是美国实施能源独立战略以来,从非洲产油国,如安哥拉、尼尔利亚的原油进口下降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来自亚洲,特别是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将继续推动非洲油气行业的发展。

    多元化的“中国策”

    随着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加入与非洲地区的能源合作,国际石油公司在非洲经营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非洲产油国也从中看到机会,迫切希望打破欧美国际石油公司长期垄断控制石油的格局,积极争取与亚洲等国家的企业展开合作,在石油工业中不断争取独立的机会,扩大国家对石油的控制权,加大实施油气合作多元化战略。

    尽管,中石油早在1990年代就进军非洲,但目前中非能源贸易主要集中在原油领域,而且中国自非洲进口原油贸易量仅占非洲出口总贸易量的17.8%,低于出口到欧洲(31.2%)、美国(25.3%)的贸易量。

    此外,尽管随着中非能源合作的深入,合作方式也实现多元化,从贸易合作到投资开发,再到金融支持的“贷款换石油”,中国与非洲各国的能源合作有较大进展。但是,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我国对非投资只占世界在非洲此类投资总额的1/16,与欧美的投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

    “贷款换石油”完全是中国对石油金融的制度创新。“贷款换石油”本质上也属于“份额油”的一种,通过金融支持,降低“走出去”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得到一个长期而稳定的能源供应商。同时,还能起到外汇储备投资多元化的功能。“贷款换石油”是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模式。

    尽管如此,中国作为后来者,非洲石油市场份额早已被瓜分殆尽,通过直接投资获取“份额石油”极其艰难。尽管非洲是我国最大的海外份额油来源地,但是与其他国家对非油气合作相比,我国存在着合作内容贸易合作多,投资合作少;获得方式贸易油多,份额油少;合作对象中小产油国多,大型产油国少;合作项目工程服务类多,区块权益类少等特点。

    在这种合作背景下,未来非洲油气投资领域却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因为,未来非洲国家政府承担着环保、经济社会发展等压力将导致定价结构和监管框架的变化,制定或调整法律、法规增加税收和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流出。

    非洲石油和天然气将面临更严的法规和安全标准,例如墨西哥湾的BP漏油事件以来,非洲政府制定了更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在深水钻井作业。安哥拉已经开始与企业合作,改善和调整现有的安全标准和措施。

    在这种趋势下,要求在非洲作业的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

    目前,中国石油公司虽然已参与苏丹、乌干达、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的石油勘探开发,但是传统产油区西非几内亚湾涉足较少,未来在不断拓展新兴产油国合作的同时,要逐步加大与五大产油国的合作,进而扩大在非洲石油市场的份额。

    除了地域性的扩展外,与非洲开展合作要变得更加灵活,比如上中下游一体化项目以应对部分非洲国家的捆绑式招标,三桶油需合作竞标以提高竞争力,与非洲当地石油公司合作以获取更多政策支持,以应对更激烈的竞争和最新的趋势。

    (作者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博士 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