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位于长江主航道南侧的江苏镇江谏壁镇癞元墩村水域一片繁忙景象。 “线路与电缆搭接工作完毕,可以送电。”对讲机中传来北岸江心洲施工人员的声音。 16∶38,镇江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一声令下,10千伏江心674线成功通电,这个隶属于镇江市的江中小岛用电从此又上了一道保险。 镇江江心洲面积13.55平方公里,系镇江市区东部长江中一小岛,长江在此分为两道。岛上现有居民约8000人,耕地400多公顷。 江心洲地区由两回10千伏线路和一回35千伏线路供电。由于这里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主航道的交汇处,日均往来船舶在1万艘以上,而主航道只有350米,是长江航道江苏段最窄的一段,因此这一段船舶的密集程度很高。而电缆采用水下敷设方式,使得这条长约1.78千米的水下电缆投运11年来,发生过无数次的“擦伤”,更为严重的情况是被船锚钩住,这样的事故已发生过9次。2009年至今累计造成电缆报废和维修费用高达1800万元左右。 据镇江供电公司配电运维工区副主任刘浩介绍,此次过江电缆施工采用非开挖电缆穿管方案,俗称地龙方案,就是用钻头在江底钻出孔洞,铺设管道,中间穿入电缆。“施工难度比较大,准备时间也比较紧,但要尽力赶在高温前为江心洲用电上这道保险。”公司副总经理顾志强说。 施工过程先用10厘米的钻头从江北岸钻到南岸,由潜水员下潜到江中将钻头更换为45厘米,回打到江的北岸,实现扩孔。由于钻孔作业面距离水底12米,主要为风化土,一种比岩石硬度低但比泥土硬度高的岩土,因此既要防止孔洞因松软而塌方,又要有一定的扩孔力度。施工中选择在回程扩孔的过程中填入水混合的膨润土,一种如同果冻一样的材料,即可以防止成空塌方,又可以起到钻头的润滑作用。电缆洞形成以后,转头再次到达江的南岸,将一个孔径27.3厘米、壁厚10厘米的钢管拖到北岸。 经过近10天的施工,一根长度约1.3公里直径10厘米的电缆顺利穿入钢管中,这条长江主航道上埋设最深的电缆在完成南北两岸电缆接头后,于7月15日电缆部分全线贯通,并在17日完成与江两边的架空线搭接。 “这条线投资将近1000万元,可以说江心洲今后的用电就不用再担心锚害了,一条全新的江心674线将是岛上8000居民的可靠用电保障。”过江电缆施工项目经理胡驭凯说。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长江航道最深电缆通电 江心洲居民用电有了“保险”
发布时间:2013-07-19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