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碳交易试点首年:广东八成控排企业碳排放下降
发布时间:2014-07-2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日前,首批开展碳交易试点的七个地区相继进入首个履约期,而碳约束的效果也开始显现。

    所谓“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权利。企业在经主管部门核定后,可以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合法”总量即为配额。当企业实际排放超出该总量时,超出部分需花钱购买;若企业实际排放少于该总量,剩余部分可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获利。

    对于碳交易试点而言,“履约”是对碳交易各种制度设计的综合检验,包括配额的发放是否合理,碳排放报告核查体系是否严谨,履约的约束机制是否完善等。广东企业的履约时间本应是6月20日,不过,根据实际情况,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将履约时间延至7月15日。在北京,尽管主管部门从今年3月开始多次对重点排放单位进行催告,但截至6月15日履约节点,仍有257家重点排放单位未按规定如期履约。。

    据相关数据统计,7月初的5个交易日内,北京碳市场交易共成交157381吨,是此前5月交易量的1.9倍,天津市场成交32500吨,接近此前平均水平10倍。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企业在临近关口才参与碳交易,是觉得“政府不一定会动真格”。部分碳排放超配额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不清楚碳排放交易的流程和具体规定。

    但碳交易的对减排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记者了解到,广东大部分试点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或者购买碳排放权实现履约。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配额,市场上碳排放配额售价出现上涨。据初步统计,广东80%的控排企业单位主要产品碳排放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对广东这样的制造业大省并不容易。  (记者刘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