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关鲁南:最好的预防是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发布时间:2014-09-23 来源:中国电力报

    最近,党员干部反腐倡廉谈心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其中有一种观点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有的同志说,看到身边出现腐败案件,感觉自己这样一步步工作下去,今后会不会走着走着也步入和他们一样的结局?这种疑问还体现为另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有人问过:“换成你,会不会也在廉洁自律上出事?”我感觉这种观点特别值得重视。对这个问题,不能回避,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

    我认为,如果环境条件不改变,出现同样结局是大概率事件。下面我用两段话简单推论一下。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广为流传,也被大家广为认可。大家自问一下,我们能源局是不是有权力的部门?答案显然是肯定的,那么出现腐败现象也就不足为奇。近期局里出现的腐败案件就证明了这点。再举一个腐败重灾区的例子,“交通厅长”是个有实权的职位,河南省交通厅长连续四任、贵州省交通厅长连续两任皆落马。难道后任一点不顾虑前任被判死刑、被杀头的风险吗?但为什么一任任就是收不了手,还不就是因为抵挡不住权力带来的高额利益诱惑。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有权力的人会一直使用权力,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说白了就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失控”。所以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非常准确和必要的,让权力行使在它活动的空间内,让它知道到哪里就应该“休止”。但我们目前还不能说在体制机制上完全建立了规范权力、限制权力的有效措施,所以难以保证在行使“绝对权力”的时候不出事。

    这都说明,如果我们不去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让权力与监督结伴,那出事是必然的,不出事是偶然的。反复发生的事不能单从个体上找原因,要从规律上找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

    可喜的是十八大以后,中央加大了反腐败力度,目前反腐呈高压态势:力度大、范围广,一系列反腐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老虎苍蝇一起打”,让大家对中央反腐败的路径目标和勇气决心欢欣鼓舞。还有一句充满政治智慧的话“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也让我们理解了中央“由表及里”的反腐举措,彻底打消了“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的担忧,得民心、顺民意。

    对我们能源局来说,我认为近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反腐教育,发挥好身边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震慑作用,营造不敢腐的氛围。下一步,围绕局党组的总体部署,机关党委和有关部门要在组织专题讲座学习、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活动、加强党纪条规宣传和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目的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努力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在简政放权、阳光审批方面,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解决不能腐的问题。要认真梳理能源局重新组建后的各项职权,确定并公布权力清单,查找廉政风险点,明确权限和工作流程,建立办事公开的动态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让权力运行更加透明规范。

    三是加强监督,严格惩处,这是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健全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和案件审查统计报告制度,明确办案工作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工作流程,坚决做到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贪必惩。山东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建学说:官做到我们这一级,也就没有人管了。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说:我当上副省长后,就好像小猫关进牛圈里,天马行空,来去自由。他们的大实话恰恰暴露了体制中的大问题,没有监督或监督失控、失效就是他们堕落的根源。要让监督像一张无形的电网一样,谁碰到谁就有被“电”的感觉,才能真正解决不想腐的问题。

    (关鲁南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