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张德英:安于身无半亩 唯愿秋水无尘
发布时间:2014-09-23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一、造成党员干部贪腐的“三个偏离” 一是修养偏离了准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今社会充斥了太多诱惑,灯红酒绿吸引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的眼球,没有了静心修养,没有了三省吾身,多了喝酒应酬,多了红袖添香,自甘堕落。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的修养偏离了准则,什么理想信念,什么社会责任,什么工作热情,都抛在脑后,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修养之墙轰然倒塌,当冰凉的镣铐戴在手上时,追悔已晚矣。

    二是思想偏离了守则。清廉与腐败,看有天壤之别,但就个人而言,确属一墙之隔。犯罪之初往往都是一次心存侥幸的贪欲,然后就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安慰自己,之后就是,“既然湿了鞋,莫不洗个澡”,小贪终成大欲。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的思想偏离了守则,没有了克勤克俭、慎言慎行,没有了防微杜渐、立场坚定,放松了警惕,小节不拘,终累大德。

    三是工作偏离了原则。纵观每个案例,几乎都与朋友同学有关,都与人情关系有关,在人情和工作原则之间,选择了人情,酿成了大错。归根结底,是党员干部对工作原则坚守不够,在人情面前,没有了是非观念,没有了依法行政。殊不知,在法律面前,只有法说了算,结果害人害己,遗悔终生。

    二、党员干部应筑牢“三条线”一是修养上要有准线。人生在世,当有追求,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的追求,精忠报国是我们的追求,生命的高尚也是我们的追求,蝇营狗苟,小利小惠当为君子所不齿,贪污腐败更当为党员干部所痛恨。党员干部要经得住考验,耐得住清贫,日省吾身,坚守追求。左宗棠23岁结婚时,在新房自写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李封(清代官员,官至湖北巡抚兼署总督)

    一生为官清廉,离任时“宦囊萧然”,纪昀为其撰墓志铭,最后的名句为:“人以官富,公以官贫,贫则贫矣,而秋水无尘”。当是我们党员干部终生效仿的榜样。

    二是思想上要有防线。《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三缄其口,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以防宵小之徒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防。冯说,这种古物乃稀世珍宝,我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如果党员干部能识破他人的心眼,抵御他人给予的钱、物、色等的诱惑,则自然能保持清廉清正、两袖清风。如果识不破,或者识得破却忍不过,就会走上贪腐之路,乃至不归之路。所以,党员干部思想上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常怀律己之心,守住思想防线,让别有用心者无隙可乘,无孔可钻,则可一身正气,一尘不染,永葆本色。

    三是行为上要有底线。有些党员干部在社会交往中过分注重面子,注重人情,在人情和国法之间,分不清孰是孰非,孰轻孰重。在人情世故中找到了托辞,在亲朋劝慰中迷失了自己,先是打个擦边球,后是违个规,慢慢发展为违纪违法,大腐大贪,锒铛入狱,教训惨痛。所以,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守住底线,要有很强的法纪和道德观念,自觉坚持依法行事,慎始,慎微、慎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抱侥幸心理,习惯于用党纪国法来约束自己,用党性观念来要求自己,用工作原则来指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张德英 作者系山东能源监管办公室行业监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