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一座煤城的绿色逆袭
发布时间:2014-12-10 来源:人民日报

    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财政收入骤减,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做起“山水文章”

    在国家提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如何摒弃“带血的GDP”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区域经济走出结构单一和片面发展的困局,让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是摆在河北省能源产业集中地区政府面前最为迫切的执政课题。

    作为全国知名的资源型老工矿区——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曾因“黑金”遍地被誉为“煤城”。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峰峰矿区不得不关闭所有乡镇煤矿,地方财政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接着还要直面一系列社会问题:煤炭产业衰退导致下岗人员剧增、社会保障负担过重;因矿业开采占用、损毁土地以及采煤沉陷区严重,区内生态系统异常脆弱,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峰峰,这座依靠资源承载的城市未来将何去何从?

    历史倒逼:实施“调旧上新”战略,做好“山水文章”

    2013年,国务院关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已将峰峰列入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地区。以此为契机,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开始壮士断腕,踏上了转型之路,坚持“调旧”和“上新”一起做,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初冬,走进峰峰矿区新能源产业园内的河北玺尧新源科技有限公司,一个占地近200亩,由多个巨大储油罐组成的钢铁结构生产线正在运行。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总投资5亿元建设的年处理30万吨甲醇制清洁汽油设备,可形成年产10万吨超过当前世界汽油质量最高标准欧V标准的清洁汽油、2.2万吨液化气、0.4万吨重油的生产能力。

    产业转型并非全盘否定传统产业,峰峰使煤焦、建材、陶瓷、钢铁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质化、高端化发展,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还依托鼓山滏水、磁州窑和响堂山石窟等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峰峰矿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峰峰的转型发展一定程度上是历史倒逼的结果,更是所有峰峰人长期以来达成的共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成为峰峰应对资源枯竭困局的‘逆袭’路径。”峰峰矿区区委书记张跃峰说。

    生态修复:煤老板成“山大王”,让百姓共享“生态红利”

    “这几年来,雾霾越来越严重,你再赚钱有啥用,连白衬衫都不敢穿。”提起“煤城”的生活,峰峰矿区的市民有些无奈。

    为了修复一度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峰峰矿区区政府首先提出“向荒山宣战”的目标,号召还在传统产业漩涡中“打转”的企业家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向荒山要绿色、要效益。

    峰峰众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温如意以前是个土生土长的煤老板,目光敏锐的他,三年前就把煤矿转让出去,投资一家焦化厂,又承包了一座近4万亩的荒山。近几年,他先后投入4000万元种植了核桃、柿子、苹果等经济作物和雪松等景观植物。有了一定回报后,他又把资金投入荒山治理中,从欧洲引进四季常绿的草木。在他的设想中,四年之内,这4万亩山地将变成一个现代化综合型生态文化园区。“山上已经通了水,很快将引进光伏发电,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城里人到我们这养老、养生、养心。”

    今年,峰峰矿区计划年内完成绿化面积9.54万亩,其中荒山绿化5.88万亩。下一步,该区计划利用五年时间造林24万亩,到2018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0%。截至目前,峰峰矿区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05平方米。

    “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众怡、西山、德易等一批生态农业庄园得到深度开发,矿区生态体系得到一定程度修复的同时,生态庄园经济正逐步成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引擎’。”峰峰矿区区长牛颖建兴奋地说。

    2013年,峰峰矿区区委区政府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连续三次实施了大气污染整治集中攻坚,首创企业环保设施“专表专线”供电模式,建立环境长效监管机制,取缔非法企业301家,淘汰“黄标车”5104辆。同时,区属22家石料开采企业全部停产。此外,峰峰累计投资4亿多元对滏阳河源头10公里河道实施综合治理,让子孙后代都可以享受到绿色“红利”。(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