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李英华:从社会文化视角看腐败
发布时间:2015-01-04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一、腐败文化在潜移默化地腐蚀人们心灵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带来了极其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在社会文化层面也出现一些误区,文化宣传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崇尚极端实用主义倾向,金钱至上等在中国几乎绝迹的腐朽思潮又沉渣泛起,让人们失去理想信念,导致利己主义盛行,这些都在极大地腐化我们的干部队伍。一些不同利益群体,甚至也包括部分国有企业,为争取项目和利益,不惜以金钱美女等各种手段开路,干部队伍中的思想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被腐蚀。请吃送礼风气盛行,许多人都对这些小的腐败习以为常,最后则是胆子越来越大,从被动受贿到主动索贿,拿手中权力做交易。从许多腐败案件看,其所在单位大都存在着相应的文化氛围,“你贪我也贪”现象明显,塌方式腐败也不鲜见。腐败分子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比房、比车、比女人,对于党纪国法置若罔闻,赌运气——“抓着算我倒霉,抓不住就有几代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们都忘记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被抓,悔之晚矣。

    二、腐败文化形成的根源与危害

    腐败文化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集体性腐败蔓延。掌握公共权力的特定群体在共同私利的驱动下,形成了利益联盟,使得公共权力异化,不再服务或服从于公众,而是蜕变成了谋取集团利益的工具,使权力逐步私有化、商品化。在这样一种利益支配下,集体内部轻则形成心照不宣、各行其是的松散关系,重则形成互相掩护、分享腐败所得的生存机制,集体性腐败对健康社会来说,比个体腐败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为它具有示范效应,很容易成片蔓延。二是羡腐心态普遍。这几乎成为见怪不怪现象:领导干部真心拒贿,却被有些人讥为“假”、“呆”、“傻”;而不法商人通过找关系行贿赂去包工程揽项目,则又会被人称为“有门路”、“有能力”、“有眼光”。部分人对腐败的痛恨不是出于反对腐败,而是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等等,是“笑贫不笑贪”。更可怕的是为腐败鸣锣开道的“舆论氛围”,什么“水至清则无鱼”、“腐败难免”、“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等等。这种容忍、同情乃至羡慕、攀比腐败的氛围,归根结底是“腐败文化”作祟。

    三、   扬正气,坚决铲除腐败文化

    “先进文化可以养廉”。反腐败不仅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社会文化必须弘扬正气,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腐败文化要坚决铲除。文艺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向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作用不可替代。根除腐败文化,消除腐败,要从小事抓起,防微杜渐。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起营造廉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的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就是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事,带好自己的人,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带队伍是根本。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至关重要,要从文化上、思想上、工作上倡导正气,形成廉洁的氛围,要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抵制金钱至上思想、极端实用主义、低俗腐朽的文化。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