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东北边陲的守望者──国家能源脊梁系列报道之四
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未来的行业同样也需要自己的英雄。

    40年,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伊敏煤电”),就有这样一群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一片广袤的草原建设成我国第四大露天矿、东北地区第二大火电厂。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祖孙三代人奋战在工作一线,爷爷的工作接力棒交给父亲,父亲的接力棒交给孩子。

    他们在这条发展之路上传承奋斗,经历的时代虽不同,但有着一样的拼搏劲头,用青春、用热情去充实自己,用工匠精神奉献,做伊敏煤电一颗颗坚韧而有力的螺丝钉。

    他们有了共同的名字———伊敏煤电人!

    从一盏马灯到万家灯火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探索,几代伊敏煤电   人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发展之路。

    “咱们生是伊敏人,死是伊敏鬼,一定要把伊敏建设好。”1976年7月16日,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选派的第一批16人先遣队,乘坐大卡车从海拉尔集结地进入鄂温克族自治旗草原80千米深处的伊敏河中游左岸。

    搭建帐篷,点煤油灯、喝泉水,几个人开启了伊敏煤电基地建设的序幕。那一年的10月末,严寒到来之前,他们收起帐篷,挖了28座地窨子,挨过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严酷的冬天。

    “地窨子是在地下挖出长方形土坑,立起柱脚,架上尖顶支架,覆盖上土和草,就成为了一个半地下的洞穴,可以稍微抵御草原冬天的寒冷。”露天矿维修部汽修车间付锡奎谈起地窨子不禁皱起了眉头,自己已近耄耋之年的父亲付金增就曾住过地窨子。

    付金增1977年正式来到伊敏煤电工作。伊敏建矿初期缺少物资,向相邻的大雁、109地质勘探队等单位求援,付金增受单位派遣驾驶卡车给伊敏送基建物资,在次年加入伊敏煤电工作直至退休。付金增在伊敏煤电工作了近40  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年浪潮中一名真实平凡的见证者、建设者。

    “我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当时住的是简易平房,现在厂区有员工宿舍、食堂、文体馆、医院……一应俱全,我和孩子妈妈平时工作忙,儿子五六岁的时候就在厂区跟我们一起生活了,他的小学、中学、高中都是在厂区的学校上的,是地地道道的‘煤电三代’。”付锡奎眉间渐渐舒展,开玩笑间,回望了一眼2014年大学毕业在伊敏煤电工作的儿子付宴彬。

    如今,伊敏煤电厂区已从初建的16位勇士发展成为4000余人的煤电一体化大厂,御寒的地窨子也变成了一座座明亮的办公楼房,因煤而生、因电而兴,起初的一盏马灯发展成了万家灯火。

    从一本笔记到“互联网+”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在极寒酷暑、物资贫乏、信息闭塞的地方,一代代伊敏人用自己的学习热情、奋斗之火互相鼓劲前行,走出了伊敏煤电发展的光明大道。

    1983年起,露天矿连续配备了苏联的28吨贝拉斯卡车、日本的平路机和220马力推土机等设备。面对国际设备,当时可难坏了付锡奎和同事。于是他们自备学习笔记,成立攻坚学习小组。小组定期交流学习,工作学习两手抓。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付锡奎的工作笔记上井井有条地记录着他的工作安排,也满满地记录着工作中的“疑难杂症”。这本笔记,是付锡奎的出行必备品,他介绍说:“当时技术工人人手不够,技术知识也是要自己一边跟着师傅学习,一边自学,我们那代人身边一定要备着一本学习笔记。”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付锡奎的学习小组早已经搬到了线上── “微信学习小分队”,付锡奎告诉记者,他和一起工作的几个老哥们现在都是微信交流,开视频学习会议,免去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非常方便快捷。

    付锡奎的儿子付宴彬来伊敏煤电工作已近4年,在自移式半连续采煤系统检修电工岗位工作,从大学刚毕业的“小白”成长为工作青年骨干。他告诉记者,“胜任工作其中一大秘诀就得益于公司提供的多样化学习平台,现在我们的学习培训活动可多了,例如考作业证、外培等方式提高我们的生产操作水平,还有创新讲堂、道德讲堂、读书会等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学习和发挥空间。”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伊敏煤电公司深知这一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打破地域限制,运用互联网技术,学习研究国内一流技术,将“互联网+”与教育培训、技术练兵、文艺社团等培训方式结合起来,积极为员工提供多种多样线上线下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推动草原明珠实现美丽发展之梦。

    伊敏煤电通过打造内部培训师队伍、丰富职工培训形式和载体、依托技能大赛锻炼职工队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实施补贴以及开展“双十人才”工程、“三支队伍”建设等形式,为人才培养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涌现出了第二届全国煤炭行业露天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挖掘机司机操作项目第一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忠辉等一大批技能、技术人才。目前,伊敏煤电拥有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两人,“全国技术能手”五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两人。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三代人的传承发展,40年不间断地拼搏进取,让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滋养出了伊敏煤电梦想之树。

    截至2017年12月6日,伊敏煤电获得2017年度“中国电力创新奖”三等奖,伊敏电厂2号机组、5号机组分别荣获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颁发的全国60万千瓦机组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伊敏露天矿首家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验收。

    采访回程,看到那蜿蜒曲折的煤炭输送带,那白烟悬浮的发电厂,心中感慨万千,好似每个工程都会说话,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它们在传承中不停地被创新,反而它们与众多建设者们的故事最是一般,也最为传奇。(记者李文慧 通讯员王猛 林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