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华东能监局徐霆:时家村不脱贫 我不回上海
发布时间:2020-10-29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

  2019年5月,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相隔1700多公里的华东能源监管局与黄土高原上的甘肃省清水县时家村结对认亲。自此,一场东西携手、海陆齐心的扶贫协作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跨越时间和山川,两年来,华东能源监管局“输血”“造血”并举,从人财物的单向输送到两地营商环境嫁接,再到如今的互利共赢,一个个扶贫案例落地生根,助力精准脱贫奔小康。

  精准化产业扶贫

  秋收在即,到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时家村的村民们正在采摘田里的红豆草,忙得不可开交。红豆草被称为“牧草皇后”,易于栽培管理、营养丰富,是各种家畜喜食的优质牧草。放下手中的牧草,华东能源监管局四级调研员、清水县时家村第一书记徐霆说:“这些牧草都是给村里的羊场供应的。”

  皮肤黝黑的徐霆在农田里干活是把好手。其实,2019年春节,徐霆才被任命为清水县松树镇时家村第一书记。“时家村不脱贫,我不回上海”,这是徐霆到村后的郑重承诺。在脱贫攻坚工作伊始,徐霆时常晚上入户走访拉家常、问需求,村情户情了然于心;一有时间他就会学习扶贫政策,了解惠民举措,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迅速适应新环境进入新角色。通过积极调研和座谈,认真倾听贫困户心声,徐霆很快就摸清村情户情:时家村有208户955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6户545人,贫困发生率57.1%,是深度贫困村;在结对帮扶之前,时家村还有27户124人未脱贫。摸实了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徐霆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帮扶指施,做到一户一策,确保帮扶成效,他同扶贫专干一起,因地制宜,在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养殖、光伏、劳务三大产业;因户施策组织贫困户发展多种养殖业,不断为村里的种植户调优产业结构,不落一户,不少ー人。

  与时家村携手以来,华东能源监管局并没有将“对口帮扶”简单定义为“给钱给物”,而是在投资产业的同时,增强农民能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华东局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要求,全力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通过驻村第一书记及时了解贫困村动态,有针对性推动工作落实。对于群众有养羊需求、有养殖经验的现状,徐霆及时向局里汇报,主要领导到村调研后,落实帮扶资金80万元,帮助“党社联建”合作社建起了羊场,目前存栏数量220只,带贫效益逐步显现,全力帮助时家村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为主的特色产业。

  此外,为了更好发挥土地效益,徐霆带领村民种植了200亩红豆草,用于发展养羊产业,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双赢。“我们始终把劳务作为保收入、保脱贫的“铁杆庄稼”,通过一对一上门做动员、手把手精准抓培训、人盯人跟踪搞服务,目前已输转贫困劳动力258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7人。”

  多渠道消费扶贫

  “时家村养殖场有500只大山里溜达的老母鸡,期待吃货领养。”最近,一则信息在上海党员干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转发。这是徐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号召远在上海的“吃货”踊跃购买。一天时间,500只老母鸡全部售完。如今,徐霆已是朋友圈的“带货主播”,至今已经发动干部职工购买群众的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5000多斤,带动合作社实现收益2万多元。

  这是时家村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的生动缩影。眼看着时家村的特产成熟了,老母鸡养肥了,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华东能源监管局的党员干部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等形式,以产品为媒介,用消费搭桥梁,扎实开展消费扶贫活动,让贫困户的农产品直接从田间地头到饭店餐桌,畅通了扶贫渠道,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为高质量脱贫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徐霆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从贫困户手中采购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与此同时,华东能源监管局的党员干部也动员各帮扶单位、企业、团体和个人积极投身消费扶贫行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消费扶贫大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消费扶贫是打通时家村脱贫最后一公里的‘金钥匙’。事实证明,以消费带动产业增收收效良好。”金秋收获季到来,这些养大的老母鸡、小肥羊销往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确保有投入、有产出、有销路。养鸡场销售喜人,养鸡员曹春芳干劲十足。她是时家村三组村民,丈夫孙保平患病劳动能力有限,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只能靠曹春芳打零工挣一点微薄的收入,家庭十分贫困。如今,曹春芳在养鸡场工作,每月工资2000元。此外,扶贫干部还为孙保平申请了护林员的工作,扶贫后该户收入增加1.6万元。

  时家村历来重视教育,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年约有10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华东能源监管局工会依托时家村小学“春蕾社”,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崇文重教基地。每年寒暑假期间,徐霆组织村里的在校大学生,为村里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义务辅导功课;通过“大手拉小手”,真正把传帮带的作用发挥起来,带动形成了家家户户争着比、全村群众重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扶贫干部驻村以来,工会争取社会帮扶资金7.6万元,对9名贫困学生进行长期资助,组织时家小学21名师生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健康体检,给49名困难家庭学生购买了衣物和学习用品。

  “山””海”相连促脱贫

  从江南水乡来到黄土高原,华东能源监管局和扶贫干部将这次甘肃扶贫看作“二次创业”:一个个养殖场,一片片满眼新绿的山林,以及掌握一技之长、笑对生活的困难群众……一年多来,国家能源局华东监管局加快推进时家村特色养殖产业格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帮扶、教育结对、消费共建、技能培训、服务民生……该局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和地域优势,以多种帮扶方式帮助贫困村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

  这份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让贫瘠的时家村换了新模样,交出亮眼成绩单:时家村先后拆除危房36间、空心院落8户,拆除危墙58米,修缮院墙88米;硬化庭院39户,改造厕所109户,建成公共厕所1座、柴草堆放场3个、垃圾池4个。此外,华东监管局干部职工还自发捐款8万元,解决了4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问题。群众生活习惯明显改善,村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2019年底全村实现整村脱贫。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2020年春节时,新冠肺炎席卷而来,时家村疫情防控任务非常严峻。徐霆和扶贫队员们在抓好扶贫工作的同时,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疫情防控责任,排摸全村所有外来人口,对疫情期间返村的外来人员进行隔离,发放酒精,口罩,体温计,并每天由村医进行体温监测监测;每天由村医对村内公共场合进行3次集中消毒。镇村干部从正月初二到村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多次通过广场会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对闲散人员开展劝导,并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困难群众制作口罩2000余只,党员群众昼夜值班1500人次。

  由于表现突出,徐霆被评为“2019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虽然全镇贫困户都脱了贫,走上富裕之路。但是,脱贫不脱政策,扶贫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作为扶贫干部,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为全镇百姓谋福利、做好事、办实事,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要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我多付出一点也值得。”徐霆说,“回顾一年多来的驻村帮扶,我更加体会到,只要把乡亲们当作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用心用情办实事办好事,脱贫路上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我相信,脱贫只是第一步,只要我们全村群众一起努力,乡亲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01009005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76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