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能源故事丨向“中国贫油论”开战
发布时间:2021-10-12 来源:国家能源局

  1914年,中美地质人员对陕北5万平方公里地区做了地质普查,并于当年6月开始勘探。到1916年初,共钻探井7口,总进尺5958.84米,仅见少量油气显示,未获工业油流。根据这个钻探结果,1916年2月美孚石油公司地质师阿世德撰写了《陕西地质调查最后报告》指出:“(这一地区)没有一口井的产量有工业价值。”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维尔德在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中国决不会生产大量石油。”

  新中国成立后,以翁文灏、李四光、潘钟祥、谢家荣、黄汲清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们,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在黑暗中苦苦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反驳,提出了“陆相生油说”,阐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矿藏。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李人俊、周文龙、孙敬文等达成共识后,通过写文章、在中共八大二次全会上和冶金部“打擂”等形式,向“中国贫油论”开战。

  (资料来源:《铿锵脚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纪实》《余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