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项的基本信息 |
公开事项名称: |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862号(工交邮电类277号)提案的答复 | ||
索引号: | 000019705/2025-000305 | 主办单位: | 国家能源局 |
制发日期: | 2025-08-22 |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1862号(工交邮电类277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落实“两重”“两新”政策 加快传统发电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现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深入分析了我国以煤电为代表的传统发电产业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加快传统发电产业绿色新质生产力培育;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加快传统发电产业数智化新质生产力培育;三是强化安全能力建设,加快传统发电产业本质安全新质生产力培育。您的建议对传统发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我们高度关注。 一、关于加大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积极支持传统发电产业转型发展。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保障火电企业合理收益,推动火电行业稳步转型升级。 一是扎实推动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印发《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施方案》(发改运行〔2021〕1519号文附件),推动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在实施“三改联动”基础上,加快实施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推动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更好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以新一代煤电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完善市场和电价机制。目前,我国已推动发电侧燃煤机组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建立起“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引导煤电以市场化方式获取收益。同时,为保障煤电企业成本回收,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将煤电价格由单一制调整为两部制,容量电价回收部分固定成本,明确自2026年起,将各地通过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50%,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三是加大“两新”等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发改环资〔2024〕1104号)、《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发改环资〔2025〕13号),持续支持能源电力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支持符合“两新”等条件的煤电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燃煤发电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夯实火电兜底保障作用,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能源清洁转型。一是持续完善市场和价格机制。研究健全各类电源价格机制,推动不同品种的电源按照其对电力系统贡献获取收益,更好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从近两年新型电力系统转型进程、煤电利用小时数、煤电企业经营效益等各方面看,2026年起提高煤电容量电价回收固定成本的比例较为合适;对于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结合实际研究调整本地区容量电价机制。二是继续推动“两新”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加强资金监管,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推动加力扩围实施设备更新政策取得更大成效。 二、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积极支持传统发电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印发《“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国能发科技〔2021〕58号),将火电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燃气发电技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等作为重点任务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融合发展,开展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印发实施《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发改能源〔2025〕363号),围绕新一代煤电发展,加强新一代煤电技术基础理论研究,集中攻关解决技术装备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应用和试点工程建设。 二是促进产学研用全链条协同联动。部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力支持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实施“支撑能源转型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电力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积极承担相关领域的重大专项任务。组织开展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将全国产安全智能型DCS开发与应用等装备列入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能源装备研发与应用。 三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能源。强化底层技术供给和产业赋能应用,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电力装备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印发了人工智能产业焕新行动方案,深化推进央企“AI+”专项行动,组建AI专班,印发出资人专项支持政策,开展面向全部央企的分层分级人才培训,将国家战略落实为国资央企行动、转化为成效。发挥央企场景优势,“昆仑”“光明”等能源、工业领域行业模型通过网信办备案。围绕电力、能源等领域,促进人工智能企业和需求企业供需精准对接。支持企业推出能源等行业专用大模型,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三峡集团等均发布发电行业大模型。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将依据职责分工,持续推进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源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持续论证布局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大财政资金对人工智能支持,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强化科技金融精准服务。加快通用大模型与能源等行业融合,增强模型应用适配能力,围绕电力生产全流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应用。 三、关于强化安全能力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煤电机组安全能力提升工作。认真落实“两重”“两新”等各项政策,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启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标准》(GB 50660)修订;加快实施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特点,在新一代煤电技术指标体系中,围绕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等方向进一步深化拓展,指导现役机组改造升级、新建机组建设运行和新一代煤电试点,助力煤电行业安全可靠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期间安全管理。印发《关于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期间安全管理的通知》(国能发安全〔2024〕58号),从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灵活性改造安全管理、强化设备运行维护、科学调整检修模式、加强机组运行监测、鼓励开展技术创新等6个方面提出安全管理要求,督促指导电力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灵活性改造和深度调峰期间安全管理。 三是开展电力行业重大危险源综合治理。印发《电力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实施方案》,要求各电力企业按照“消、降、控”策略,围绕2方面突出问题、4个重点环节、18类具体表现,深入排查整治危化品安全风险。目前,燃煤公用电厂的脱硝用液氨罐区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尿素替代改造,重大危险源数量大幅度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符合新一代煤电等有关要求的煤电项目;加快《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标准》(GB 50660)修订;关注“低负荷、频调峰”下发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加强与发电企业和制造厂商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公布发电设备的家族性缺陷,积极开展发电设备的风险治理和隐患排查,加强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的监控与应急保障,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感谢您对国家能源工作的关心和理解,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国家能源局 2025年8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