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核电站事故知识
发表时间:2011-09-02 来源:新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核电站氢爆炸危险有多大?

根据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等权威机构公布的资料,氢爆炸不等于核燃料泄漏。核燃料从里到外分别由金属外壳、压力容器和安全壳保护,其中金属外壳由锆合金或不锈钢等制成,它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与外界隔绝。

此外,氢爆炸与核弹爆炸有本质区别。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核反应堆内的核燃料棒熔毁爆炸,它也不会变成核弹,因为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浓度非常低,其有效成分铀-235含量约为3%,而核弹中铀-235含量高达90%,这么低的含量不足以引发核弹那样的剧烈爆炸。正如啤酒和白酒都含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但不能因此说氢爆炸不危险,主要的担心是它可能炸毁保护核燃料的护罩,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

哪些放射性物质被泄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等公布的资料,对一个受损的核电站来说,会释放两类放射性物质,一类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类则要危险得多。

对人类危害较小的一类放射性物质是氮-16和氚等。一般核电站都会产生这些物质,它们在经过衰变达到允许标准后将由高空烟囱排到大气中。当然,人们无须为此担忧,因为氮-16会快速衰变,时间仅数秒,最终变为氮这种空气中最常见的惰性气体;而氚这种氢同位素无法在空气中远距离传播,也无法穿透人体,只有大量吸入才对人体有害。

比较令人担忧的是碘-131和铯-137,它们是随着反应堆释放的蒸汽泄漏出来的。

碘-131需要数月时间才会完全消失,它将通过受污染食品,特别是受污染奶制品,进入人体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日本政府将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以防止碘-131可能造成的危害。

铯-137会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增加患癌几率。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不太容易消除。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1986年发生事故,核电站周围地区的土壤中至今依然存在这种放射性物质。

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了吗?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指出,人类的很多活动都离不开放射性,例如,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250微西弗/年,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10微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有500至1000微西弗;一次X光检查100微西弗。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辐射量全球平均约为2400微西弗。

核电站发生事故时应该怎么做?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指出,核事故发生后,首先避免恐慌,及时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按照政府的指示行动。在可能有放射性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待在室内,关闭门窗,关闭通风设备。

当在室外,判断有放射性事件发生时,切忌不能迎着风,也不能顺着风跑,应尽量往风向的侧面躲,并迅速进入建筑物内隐蔽。采取呼吸防护,包括用湿毛巾、布块等捂住口鼻,过滤放射性粒子。若怀疑身体表面有放射性污染,可采用洗澡和更换衣服来减少放射性污染。防止摄入被污染的食品或水。

碘片的服用要根据政府的指示,只有政府在评估事故状态以后才能决定是否需要服用碘片。不能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

西弗与贝克勒尔

西弗和贝克勒尔就是其中两个与辐射相关的国际制单位。

西弗得名于瑞典生物物理学家、辐射防护专家罗尔夫·马克西米利安·西弗,其英文名为Sievert,可简写为Sv,国内标准译名为希沃特。

西弗是用于有效剂量和当量剂量等辐射量的专用计量单位,使用场合不同,含义有所差别。一般情况下,西弗考虑不同辐射种类(γ、β与中子等)的电离能力,反映辐射剂量对生物组织作用大小。对γ或β辐射照射,每千克生物组织吸收1焦耳的能量为1西弗。西弗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和微西弗(µSv)。1西弗等于1000毫西弗;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贝克勒尔得名于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其英文名为Becquerel,可简写为Bq。

贝克勒尔是用于衡量放射性物质或放射源辐射强度的计量单位。辐射强度的标准名称是活度。放射性元素每秒有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其放射性活度即为1贝克勒尔。贝克勒尔是个很小的单位,有时使用千贝克勒尔(kBq)、兆贝克勒尔(MBq)。

西弗反映人体组织被不同辐射照射后所吸收的能量大小;贝克勒尔用来衡量放射源或土壤、水、粮食等物质中放射性核素放出放射线强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