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长明电”照亮内蒙古草原深处牧民人家
发布时间:2011-11-2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5日电(记者赵婷婷)11月中下旬的内蒙古锡林郭勒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最低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大雪过后,寒气更是逼人,记者从正镶白旗旗政府出发,颠簸80公里之后到达赛音宝力格嘎查(村)。

  这里是纯牧业嘎查,地处浑善达克南缘的沙区,常年干旱无雨并遭受沙尘袭击,自然条件恶劣,整个嘎查共有农牧户1188户,在光明电力安装队未走进这里之前,整个嘎查均未接通电网。

  电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能源。但是在内蒙古大草原深处,仍有许多农牧户没有通电,过着“油灯粪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光明电力安装队是由正镶白旗农电局专门组建的,共12人。从11月初开始,他们在寒冷、降雪并伴有沙尘的天气中连续工作10多天,为赛音宝力格嘎查查哈诺尔浩特(小组)架设电线,为这里的6户牧民首次接通生活用电,送来光明。

  在这个浩特(小组)将近两万余亩的沙地上,共住有20多户农牧户,均为无电户。除首批通电6户以外,其余的无电户将全部在今年年内实现通电。

  “这几天,比过年都高兴。”首批接通电网的牧民代萍兴奋地说。

  代萍家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17英寸的显像管彩电。“过去,我们浩特的每户人家都是靠风机发电的,发电量很小,也很不稳定,我家的电视虽然是彩色的,但能看到的只是黑白的画面。”代萍说。

  由于发电量小又不稳定,断电就像家常便饭,能从头到尾地把黑白画面的春节联欢晚会看完,成了代萍一家的心愿,“今年就不一样了,肯定能看完春节联欢晚会了,而且还是彩色的。我们嘎查已经有很多人预约过年时来我家看电视了。”代萍高兴地说。

  说到以后的打算,代萍说:“我要先去买个洗衣机替我洗衣服,再买一个电冰箱,把家里吃的东西冷冻起来。”她的丈夫许志风接着说:“有电就能浇地了,这样除了放牧,还能干点农活,就能多赚点钱给家里改善生活了。”

  内蒙古境内许多无电户居住分散,且多居住在沙漠边缘,如果全部用网电解决通电问题,平均每户的通电造价将高达15―20万元,且日后的运行维护困难,线损率高、供电可靠性及电压质量难以保证。所以针对实在无法接通电网的农牧户,内蒙古将更多地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方式解决其用电问题。

  正镶白旗乌兰察布苏木浩雅尔呼都嘎嘎查的阿拉塔花一家,是风光互补新能源供电工程的受益者。当地是干旱草原区,距她家方圆10里之内几乎没有其他人家。

  阿拉塔花家以前只有一个最大功率为100w的风力发电机,风力大的时候能满足基本照明,风力小的时候,日常照明就要靠蜡烛。

  “安装了新能源供电设备以后与以前大不一样了,500w的功率不仅够照明、看电视,这几天我们还去旗里买了冰柜和洗衣机,要把以前家里不能用的家用电器都买回来。”阿拉塔花高兴地说。

  “以后我们想自己当老板。”阿拉塔花告诉记者,离他们家不远有一条公路,每天都有几百辆运煤车经过,现在家里可以用冰柜来存储食物了,所以准备开一家蒙餐饭馆为这些过路的司机服务,增加家里的收入。

为给无电户送去“长明电”,“十二五”期间,内蒙古电力部门将结合区内无电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电网通电和风光互补供电相结合的方式,力争彻底解决最后39724户无电户的通电问题。

  记者离开阿拉塔花家时已是傍晚,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暖色的灯光从窗子里透出来,将阿拉塔花家周围照得很亮。当汽车渐行渐远,回头望去,漆黑、干枯的草场因为这暖暖的光,显得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