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相关举措,发布前三季度全国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机制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完成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综合司副司长张星】下面请市场监管司张燕秦副司长介绍市场化机制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完成情况。
【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燕秦】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和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4.9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3.4%;市场经营主体数量突破百万,达到102万家,同比增长26.3%,其中发电企业3.8万家,电力用户97.7万家,售电公司4640家。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四次创新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充分发挥了电力资源“调节器”和价格引导“指挥棒”作用,以市场机制激励各类经营主体多向发力,共同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任务圆满完成。
在电网侧,跨省跨区市场畅通电力资源“大循环”,实现大范围高效互济。一是跨电网经营区实现常态化交易。迎峰度夏期间闽粤联网满功率送电,电量同比增长85%,南方区域首次送电支援上海、浙江、安徽;10月13日,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首次以现货交易形式实现跨区电力调配,南方电网180万千瓦清洁电力通过闽粤联网驰援长三角地区。
二是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作用愈发凸显。极端高温时段省间现货市场支援川渝等20余个省份电力保供,7-8月支援四川最大电力超800万千瓦;新疆利用“时差”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京津用电晚高峰匹配,实现西部光伏消纳、东部电力保供和用户绿色消费一举三得。
三是区域内省间余缺互济力度持续加大。长三角区域中长期市场按日连续运营,增加互济电力390万千瓦;南方区域西电东送7-8月实现东部用电高峰时段多送、低谷少送,平均峰谷差达到926万千瓦,这个规模相当于广东惠州市今夏最大用电负荷。
在发电侧,激励发电主体保障电力电量供给,筑牢电力保供的根基。电力现货市场形成“高峰高价”,激励发电机组主动加强设备运维保障,减少非停和受阻,力争“稳发满发”。如7月3日山东电力负荷首创新高,现货市场通过高价激励电厂优化生产组织,60万千瓦以上机组非停率和受阻率实现“双零”;7月7日广东电力负荷创新高,现货价格最高涨至1.293元/千瓦时,同期全网煤电非停受阻率仅2.5%,为近5年最低。
在负荷侧,推动“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多元互动”转变,负荷侧削峰调节潜力更加凸显。工商业用户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主动优化用电曲线成为常态,与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措施相结合,形成多元保供格局。如甘肃450家工业用户将生产高峰从晚间转向午间,负荷削峰填谷占比近10%;上海实现国内首次城市虚拟电厂百万千瓦规模调用,最大削峰116万千瓦。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电力市场“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作用,有力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