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煤层气资源评价技术。根据中国的区域构造格局、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演化、含煤地层及其沉积规律、煤田构造变形等特征,运用综合技术手段,评价影响煤层含气性和可采性的各种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具有的综合控制作用。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确定参数计算资源量。经过近十年来的选区评价工作,已经摸清了我国陆上煤层气资源的家底,指明了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靶区——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3.煤层气地面钻井完井技术。地面煤层气井主要有垂直井和水平井两种,钻井工艺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层主要采用空气钻机钻井,用欠平衡方式钻进,对储层污染少、伤害小,对提高单井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是钻井、完井、增产的一项综合技术,特别适合于开采低渗透储层的煤层气。其主要优点有:控制面积大,一口多分支水平井可控制4平方公里左右面积;单井产量高,可增加有效供给范围,提高导流能力;采出率高,3-5年采出率可达70%以上;井场占地面积小;环境影响小;地面集输设施少等。此项技术与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结合,能快速、有效降低煤层瓦斯含量,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环境,扭转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是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沁水盆地实施3口多分支水平井,获得良好效果。 4.煤层气增产工艺技术。水力压裂增产技术。实践表明,我国的煤层不进行压裂改造是不能产气的。目前,煤层气开采最常用的增产措施是水力压裂。但是,由于我国含煤地层一般都经历过强烈构造运动,煤体结构往往遭到很大破坏,影响了压裂效果。针对这一特点,开展了清洁压裂液氮气泡沫压裂试验,氮气助排试验,并对常规的水力压裂工艺技术进行了改进,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扩大了井筒附近压降分布范围,更有效地连通井筒与煤层的天然裂缝系统,加速了煤层脱水降压产气。煤层气压裂裂缝监测技术也得到发展,实现了利用大地电位测量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微地震技术来判识压裂裂缝长度、延伸方位等。 注气增产技术。这一技术是美国Amoco公司开发的一项提高煤层气产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将N2、CO2或烟道气注入煤层,有利于甲烷从煤体中置换解吸出来,达到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目的。为探索CO2注入提高煤层气采收率技术,中联公司与加拿大政府合作,并在加拿大专家的协作下,在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枣园井组的TL-003井进行了单井注入/产出试验,取得了预期成果。 5.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井网的形状和井距的大小,是控制煤层排水降压,影响煤层气有效解吸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确定单井控制面积,有利于获得最佳的产气能力。针对我国煤储层的特点,利用煤层气数值模拟技术,逐步完善了一套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方案,模拟研究了煤层气采收率、渗透率、裂缝长度和井网密度、井网类型之间的关系;优选开发井网类型和开发井距;研究排采过程中水与气之间的互动关系,求取压降漏斗半径,确定合理的排采强度和排采方案,达到加快井间干扰,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目的。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抓好示范工程构建技术体系 努力探索我国煤层气开发新路子
发布时间:2006-06-26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