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电力需求年均增长8.5% 节约优先带动装备发展
发布时间:2011-06-16 来源:中国工业报
    北电网作为重要的送端电网,通过多方向、多通道、多落点的直流实现与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紧密相联。“十二五”期间,在已有的750千伏电网结构基础上,合理加强省区间联系,提高电网交换能力和抵御严重故障能力,保障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消纳。

南方电网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糯扎渡电站送电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500千伏直流工程和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电站送电广西直流工程。2015年西电东送主网架在2010年“五直八交”的基础上形成“九直八交”送电通道,各省(区)形成坚强的500千伏骨干网架。配合海南核电,建设海南与广东联网二期工程,实现海南与南方主网500千伏双回路联网。支持港澳特区绿色发展,结合香港调整优化电源结构、逐步关停燃煤火电,加强与港澳特区联网,保障港澳电力供应。

    加强省级500(330)千伏电网建设,建设坚强协调的省网主网架。

    未来我国电网智能化发展将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调控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

    “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和试点应用,在系统总结和评价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的基础上,加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全面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实现各环节的协调有序快速推进。到“十二五”末,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关键设备实现重大突破,智能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网智能化达到较高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国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性能进一步提升,力争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政策建议 出台重大装备示范工程(首台套)鼓励政策

    中电联建议指出,针对当前电力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十二五”期间,我国需强化电力工业统一规划,建立科学的电力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政府电力规划管理体系,建立规划依法上报、审批和公布制度。完善电力规划研究协作体系和滚动调整机制;改革与完善电力项目前期管理机制。规范前期工作程序,推行项目业主市场招标制和项目备案制;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电源发展。尽快批准建设一批大中型水电项目,开放核电投资市场,加快核电建设,扶持推进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快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建设。把智能电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给以政策和资金扶持,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特高压电网、智能电力系统等技术标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促进节能减排。注重行业科技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出台重大装备示范工程(首台套)鼓励政策。高度重视并积极扶持电力装备基础研究;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强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深化电价体制改革,深化农电体制改革。(记者 杨明)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