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煤炭产量突破4亿吨大关 陕煤化集团红柳林煤矿 去年以来,陕西省稳步扩大煤炭产能建设,努力推动一批在建煤矿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煤炭产能产量的较快增长。全年建成高产高效现代化煤矿8个,新增煤炭产能3000万吨,预计原煤产量突破4亿吨大关,同比增长13.6%;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陕煤化集团和神东公司在陕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9亿吨左右,占到全省总产量47.5%;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187,同比下降28.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88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3.5%。 二、全省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一油气大省 延长油田泉从843标准文明井场 2011年,陕西省切实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共计完成勘探开发投入400亿元,打成钻井22510口,促进全省油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可望达到5370万吨,同比增长14.3%,成为全国第一油气大省。其中原油产量3240万吨,同比增长7.4%;天然气产量2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6%。另外,陕北富县区块已打成10吨以上高产油井,渭北旬邑-宜君区块已形成连片油田并形成工业油流,陕南镇巴区块完成了300平方公里三维地震,为明年钻井奠定了基础。 三、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300万千瓦 陕西光伏公司20兆瓦大型光伏并网电站 陕西省以建设国家新能源重要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水电产业,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培育壮大光伏产业,扩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坚持统一规划、多元开发、电网配套、有序发展,积极推进陕北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着手启动延安低风速风电场、秦岭山地风电场和分布式风电场等示范项目,靖边张家山风电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运,新增风电装机10万千瓦;强化陕南小水电流域开发,南江河安宁渡等12个小水电站建成发电,新增并网装机15.8万千瓦;围绕集光伏发电、特色旅游、生态建设三位一体目标,靖边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陕光伏20兆瓦项目成为陕西省首个并网运行的大型太阳能发电项目。全年共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29万千瓦,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1%。 四、全省能源化工重大转化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厂区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自督促指导下,陕西省能源化工重大转化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重大转化项目建成投产,凡确定开工的重大转化项目均实质性实施,一批重大前期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一期、北元化工100万吨聚氯乙烯二期等一批转化项目全面竣工,新增产能甲醇150万吨、醋酸20万吨、聚氯乙烯50万吨;榆横煤洁净转化综合利用、中煤甲醇醋酸下游深加工、华电煤制芳烃工业化示范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神华西湾甲醇下游加工、延长西湾煤油气综合利用、大唐FMTP等项目陆续启动厂前区工程及设备引进工作;清水川煤电一体化二期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开工建设,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已经取得需要核准的74项要件的72项。全省能源化工重大转化项目的快速推进,为构建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气化陕西”工程深入推进,全省气化人口近千万 2011年11月10日,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在靖西三线建设工地现场办公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气化陕西”工程在进一步扩大气化区域的同时,重点实施靖西三线、汉中-安康输气管道、关中环线及靖边、定边液化天然气等工程。经过各级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关中环线加快实施,靖边、定边一期液化天然气项目全面建成,全年新增清涧等5个气化县及100多万气化人口,全省共有88个县(区)、近千万人口享受到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汉中-安康输气管道建成投运,全省所有市(区)实现管道通气;靖西三线工程全面贯通,对于国家增加陕西省气源气量,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陕西省天然气调峰问题,保障“十二五”期间安全平稳供气,加快城镇化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六、延长集团打成我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 延长集团柳评177页岩气井压裂试气并点火成功 近年来,页岩气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新亮点。延长石油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发展非常规能源的战略要求,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页岩气研究与勘探方面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先后开展了延长油气非常规资源调查、实施了《延长油田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重点科研攻关、承担国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页岩气高效开发示范工程》项目,通过对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电性特征、吸附气特征、埋藏史等研究,在页岩气成藏条件和资源量评价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取得了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重大突破。2011年4月22日,延长石油集团首口页岩气井柳评177井压裂试气并点火成功,成为中国陆相页岩气第一口出气井,确立了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资源的战略地位,拉开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序幕。 七、世界首座电压等级最高的延安75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运 延安750千伏智能变电站 该工程安装了西电集团等国内厂家研制的世界首台套750千伏智能电子式互感器、智能断路器和智能主变压器,采用了国内首创的统一状态监测平台和统一通信网络标准,实现了可无人值班和“一键”式倒闸操作。通过采取智能通风、LED照明等节能措施,站内用电节省7%,智能化主变压器节能15%,较传统变电站节约土地约15%,实现了传统电网向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施工建设,延安750千伏智能变电站于今年3月份成功投运,将关中与陕北电力交换能力提高了4~6倍,极大地满足了延安地区大型电源接入,增强了陕西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促进了以西电集团为龙头的电力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八、全省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11年10月14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左二)、)、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贺久长(左三)听取陕煤化集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汇报 围绕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和加快建设能源强省,省委省政府从理顺体制机制等根本问题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立足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进一步整合重组、优化配置资源,适时成立了省能源集团和燃气集团,为加快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从陕西省实际出发,积极实施了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煤炭主体企业由538个减少到104家,煤炭工业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切实引导能源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陕煤化黄陵等企业创新探索,形成了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体系,国家能源局在黄陵矿区召开了全国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研讨会,对其取得的成效和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力支持陕煤化集团上市,其发行A股的申请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上市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将成为继中国神华和中煤能源之后的第三大煤炭上市企业。 九、欧亚经济论坛能源分会在陕西省成功举行 欧亚经济论坛能源分会新闻发布会会场 2011年9月23日至24日,由国家能源局主办的欧亚经济论坛能源分会暨欧亚国家能源圆桌会议在西安成功举行。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能源部负责人,土库曼斯坦、伊朗、印度等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铁男等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四国代表就成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重要意义、基本构想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事宜进行了坦诚和友好的磋商,形成了《西安倡议》,不仅对巩固欧亚国家能源合作成果,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为陕西能源产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难得机遇和重要平台。 十、全省能源化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清水川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电厂二期建设现场 为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陕西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提升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水平,一批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得到示范应用。华电集团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知识产权煤制芳烃(FMTA)技术,在榆林投资建设的煤制芳烃中试项目开工建设,标志着世界首个煤制芳烃工业化项目落户陕西。陕煤化集团在渭北煤化工业园区建设180万吨甲醇及60万吨烯烃项目,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DMTO-Ⅱ技术,将成为国内首套DMTO-Ⅱ示范项目。延长石油集团引进美国KBR公司悬浮床加氢裂化(VCC)技术建设油-煤共炼示范项目,充分利用低阶烟煤与渣油的良好协同效应生产轻质油品,开创了资源综合利用的新路径,使陕西省煤油资源综合利用跨入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西安热工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能源清洁高效火力发电技术研究中心,陕煤化集团煤化工技术研究院、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分别被国家认定为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和先进电网可靠性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国家级能源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达到5个。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陕西能源工业2011年十大亮点
发布时间:2012-01-10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国家能源局关于颁布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标准的通知( 2012-01-0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12-01-04)
- 2012:中国能源价格改革提速释放新信号( 2012-01-09)
-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光伏电站项目统计和工作要求的通知( 2012-01-04)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华北电网和蒙西电网联合调度的通知( 2012-01-04)
-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风电开发与电网接入和运行管理协调工作的通知( 2012-01-04)
- 国家能源局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