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以交通节能促转型升级——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发布时间:2012-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目标 制图:陈恒

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情况(单位:万公里) 制图:陈恒

图为杭州西湖骑游大会吸引市民广泛参与。(CFP)

电动公交车驶入青岛至薛家岛的海底隧道。(CFP)

    编者按

    6月10日—16日,被确定为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是“节能低碳,绿色发展”。我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大主要行业之一。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如何让低碳出行深入人心、让低碳交通形成共识?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懈探索,并形成制度安排。今天本版刊发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有关思考和探索,以飨读者。

    记者:眼下正值“全国节能宣传周”。作为交通运输部部长,您认为,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有何重要意义?

    李盛霖: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节能减排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06年11月,我们成立了交通部节能工作协调小组。2009年12月,成立了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协调小组”变为“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为全面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记者: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盛霖:比如,我们建立并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截至2011年11月,我们公布了17批《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表》,新进入运输市场的达标车型共计251.8万辆,节约燃油14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0.2万吨。我们严格实行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得新增运力,并从严控制新增座位数。我们加快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截至2011年底,全国ETC用户突破200万个。我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公众低碳出行,进一步部署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公众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比例,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完成了《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起草工作并上报国务院,将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加快发展与建设公共交通和鼓励乘用的基础条件纳入调整范围。

    记者:您如何看待科技对交通节能的作用?

    李盛霖:科技研发紧密围绕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目标,着力解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紧迫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科技难题,对加速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几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发展模式研究”、“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战略研究”、“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等具有全局引领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启动实施了“公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影响评价及应对技术研究”、“内河宽浅船舶节能减排实用技术研究”、“公路工程温室气体排放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公路隧道照明节能技术标准化研究”、“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策略研究”、“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等一大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相关科技项目,同时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了一批潜力大、应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

    记者:五年来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积累了宝贵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什么?

    李盛霖:实践证明,不断提高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是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不断加强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管理机制,是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进一步突出交通运输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撑作用,是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的主要途径。制定并实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规划,通过示范试点,组织抓好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是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的必要手段。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记者:您所说的薄弱环节具体是什么?

    李盛霖:一是交通运输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内河航运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尚未充分显现。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和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二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服务体系仍不完善。节能减排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进展较为缓慢。三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监管能力还有待提升。专职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体制机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引导性资金投入明显不足,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仍需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评价等基础性工作薄弱。

    记者:“十二五”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面临怎样的形势?

    李盛霖:我感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形势更加严峻,压力更大,责任更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为实现这一目标,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主要指标是,到2015年,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和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分别下降10%左右和15%左右,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8%左右;营运车辆和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11%左右和16%左右,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0%左右。

    记者:如何确保实现这样的目标?

    李盛霖:“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加快构建“三大体系”,组织开展“两项专项行动”,着力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三大体系建设包括:节能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设,节能环保型交通运输装备体系建设,节能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两项专项行动包括: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十大重点工程包括: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工程,节能与新能源车辆示范推广工程,甩挂运输节能减排推广工程,绿色驾驶与维修工程,智能交通节能减排工程,公路建设和运营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工程,绿色港航建设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船舶能效管理体系与数据库建设工程,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这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同时,将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我们将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研究,探索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调查,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的引导作用。目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在沿着低碳发展之路前进。我们深深感到,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坚信,通过科学规划,务实推动,定会开创“十二五”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新局面。

   1 2 下一页  

01009005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165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