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以交通节能促转型升级——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发布时间:2012-06-14 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公共自行车免费

    近几年,随着武汉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20万辆。与这个数字对应的,是巨大的碳排放量。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是一道考题。

    “武汉鑫飞达自行车公司从2009年开始至今,共投入7万辆公共自行车,年减少CO2排放38904吨。”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科教处处长马鹏程说,目前全市已办理租车卡用户近百万人,建成1102个租车站点,平均日租车量20万人次,最高峰达48万人次。可以说,武汉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为武汉低碳实践的一面旗子。

    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实行全免费,这种免费模式背后的政企共建是个亮点。

    “由政府主导扶持,对鑫飞达采用广告资源置换的模式,支持企业发展公共自行车。”马鹏程说,武汉的整个公共自行车项目采用的是“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承运、社会参与共建、市民免费骑行、市场化运作”的建设运营管理创新模式。

    据介绍,找准并合理利用政企双方需求是武汉自行车项目运营成功的关键。政府需要做好民生工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企业需要提高效益,扩大知名度,保持可持续发展。

    “做公益事业为了便民,免费模式无可厚非。然而‘免费’也需要企业投资成本,武汉自行车项目通过与政府置换公共资源,减轻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也给企业奠定了回收成本的基础,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免费模式可以让老百姓真正获益。”武汉鑫飞达自行车公司董事长刘纯启说。武汉便民公共自行车项目在打造产业链的同时,注重“武汉模式”核心价值文化氛围的营造。

    “节能减排是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马鹏程说。

    据介绍,下一步武汉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为此,武汉将投入6个亿。“在资金方面,如果国家能给予一定的更新设备鼓励资金,会更有利于推动企业的节能减排积极性;目前的出租车基本都是油改气,而国家对燃料改装缺少统一标准,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马鹏程说,武汉的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大型化、清洁化、专业化”的道路,必须找到合适武汉发展的路子,才能最终形成低碳交通体系。

    杭州:从自行车到水上巴士

    每个到杭州的人,都会被遍布大街小巷的红色自行车吸住眼球。骑车出行,畅游西湖,也成为当地百姓和游客最热衷的出行方式。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杭州的低碳交通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目前有3000个网点,近7万辆自行车,每天约有20多万人次使用。在杭州当地市民的评价中,公共自行车是市政府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朱玉龙说,今年,杭州准备从建设、技术、服务、运营标准入手,提炼出杭州公共自行车模式,从而向全国推广。

    “试点的目的是希望能为全国其他城市树立一个样本和标准。”朱玉龙说,“不能只顾自己做得尽善尽美,还要为其他城市起示范作用,帮助其他城市推进低碳交通工作。”他说,试点的目的就是试出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及杭州与智囊机构正在合作推出的“碳汇林”标准,是杭州在试点中重点推出的一项标准。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法规处处长王伟说:“如果杭州的公共自行车能向其他城市输出技术和管理,就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他说,这个过程离不开部门的合作,智囊机构的帮助。我们与交通运输部公路院、浙江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科研智囊机构都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据了解,杭州地处江南,水网密布,杭州提出的公交、地铁、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水上巴士“五位一体”的绿色公交体系,就是基于杭州城市特点的低碳交通体系。低碳交通体系试点是基于城市特色的试点,杭州则在特色的基础上,寻找让市民都参与的项目。

    据朱玉龙介绍,杭州有很多水道,交通部门希望能将这些具有特色的宝贵通道利用起来。从2003年到2004年,杭州交通部门逐步推出了水上巴士项目,目前已经有8条水上巴士项目,年均客运量已过百万。而未来河道进一步建设后,杭州还将大规模扩充水上巴士项目。小型轮船沿着水道悠然穿行,还能浸润在江南雨雾中,深得上班族的喜爱。

    株洲:推进低碳交通

    初夏正是株洲最好的时节,湘江边的景观带里是悠闲骑行的市民们,在湘江的涛声中畅快骑行。通体明黄的公共自行车,在嫩绿的树丛中格外显眼。

    “低碳交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交通不是人们的负担,而是一种融入人们生活的享受。这是宜居株洲的基础,也是株洲低碳交通的最终目标。就像湘江边上骑行的人们一样,让低碳交通成为市民习以为常的一种生活方式。”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邓尚文说。

    作为全国工业重镇,株洲为何入选第二批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

    据了解,株洲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株洲市公交车电动化3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了城区627辆油电混合公交车改造,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城。去年3月,株洲启动建设低碳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现已建成1000多个租赁点,投放公共自行车1万多辆,办理租赁卡近20万张,日均使用量达15万人次……

    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是,在株洲的城市管理中,很早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推进城市治理。“这样管理的效率高,灵活性强。这种理念在株洲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上得到直接体现。”株洲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综合科科长古科原说。他介绍,在初期大规模的系统建成后,株洲就将公共自行车委托给一家市场化的公司来运营,每年根据服务质量及合同履行度向运营公司支付1000万元左右的服务费用。

    “空气不干净,就相当于在浑浊的水里游泳,有谁愿意在浑浊的水里游泳呢?”邓尚文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株洲的城市战略,低碳交通就是株洲构建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的一部分。

    “目前株洲综合运输的体系建设仍相对落后,水运基础薄弱,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不畅。建设低碳交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低碳交通发展理念融入城市交通建设规划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优化交通运输网络。”邓尚文说。

    贵阳:探索交通智能化

    “贵阳是西部城市,却能把公交油改气做到产业化、体系化,真是不简单。”交通运输部规划院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谭小平说。

    据贵阳交通系统人员介绍,贵阳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经济总量比重很小。贵阳长途客运车辆总共只有3000辆左右,公交车2000多辆,整个城市基本没有内河航运。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转型,但贵阳目前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必然给节能减排带来压力。

    贵阳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林说,低碳化是建立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基础上的一种主动选择。交通条件的原始化,只能说是虚伪的低碳化。只有发展现代化的交通模式才是真正的低碳。

    据了解,贵阳结合当地的基础条件与优势,逐步确立了推进低碳交通的重点与框架:一是清洁化,二是智能化。

    清洁化,主要在于新燃料和新能源车的应用推广。目前,贵阳公交油改气已经成为国内燃气公交的品牌。“燃气公交发展最担心的是什么?一是气源,二是气站,三是运营安全,我们公交集团跳出单纯的运营业务,把产业链扩张到燃气公交的上下游,最终保证了燃气公交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贵阳公交集团副总经理胡翔成说。

    智能化主要是在交通管理和服务上的智能化。“交通智能化已经在国内发展很多年,我们直接借鉴,这样成本低、见效快。”孙林说,“目前贵阳的选择,就是计划学习南京客运南站的整体智能化解决方案。当然,我们希望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准备在全市加油站、运输企业建立能源检测系统,在精确的能耗基础上做降碳决策,最终确立管理方向。”(冯 蕾)

    数字新闻

    10城市首批开展低碳交通试点

    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选取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武汉、无锡10个城市首批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10个试点城市积极围绕建设低碳型交通基础设施、推广应用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优化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及操作方法、建设智能交通工程、完善交通公众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交通运输碳排放管理体系等重点内容,突出了“城市公交低碳化、高速公路低碳化、港口低碳化”三大主题。今年1月,又确定北京、昆明、西安等16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

    100个示范项目引领节能

    2012年6月节能宣传周期间,交通运输部宣布了第五批2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至此,从2007个至今五年时间,已经推出100个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项目。第五批示范项目中,还涉及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在2011年和2012年第一批专项资金补贴项目中,共有60个道路运输企业获得了补助,补助总金额达1.47亿元。

    1000家企业开展专项行动

    2010年,交通运输部在全行业启动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迄今为止,共有1126家交通运输企业参加了专项行动,覆盖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全领域。在“路”的节能减排方面,重点推广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北京安装不停车收费标签车辆达42万辆,由于车辆通过收费站不必停车,降低了低速、怠速造成的能耗和排放,每通过车次燃油消耗平均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50%。

   上一页 1 2  

01009005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165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