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日开始,本报以5篇述评、7个专版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何时驶入快车道”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广大读者纷纷来电来信,表达他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在看了报道后表示,经济日报“新能源汽车何时驶入快车道”这组报道站在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从观念思路、技术创新、标准制订、商业模式等方面,全面真实反映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客观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中所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整套报道逻辑清晰,信息丰富,点面结合,引人思考。特别是对一些地方和企业好的做法与经验进行了充分报道,这对其他示范城市也有较强借鉴意义。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细化相关政策,落实各项措施,协调多方力量,以共同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日报这组报道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不晚,发展不慢”,同时也面临着“基础不牢,问题不少”的论述比较到位。这位负责人说,当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仍处于由研发迈向产业化发展的转折期。未来5至10年,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相结合,仍然是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途径。通过示范,进一步检验和考核产品技术,带动技术的改进升级;通过示范,进一步探索新型商业推广模式,带动充电设施建设;通过示范,进一步总结经验,为今后更大规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奠定基础。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正如经济日报在报道中所言,我国在电动汽车标准化研究和制订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在下一步标准研究工作中,一方面要抓紧研究制订我国电动汽车标准体系和标准的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相关技术标准的自主研究和试验验证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充电通讯协议、充电机技术标准、充电站设计规范,以及电池尺寸、电池更换用电池箱谱系化等技术标准等方面,既要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又要从自身产业的长远发展考虑,积极推动标准的协调统一。 “现在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新闻报道每天都有,但基本上是碎片化的,像经济日报这么全面系统深入的并不多,特别是5篇述评,不仅具有较强思辨性,而且不乏国际眼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表示,新能源汽车要想加快产业化步伐、驶入快车道,就必须改变100年来人们使用汽车的习惯和由此形成的汽车文化,这需要新能源汽车具备与传统汽车一样的续航里程,同样的加注燃料时间,以及处处都能加注燃料的便利性。同时,还必须实现全寿命期内,购车费、使用费和维修费等总费用在没有补贴情况下与传统汽车大致相当。 在杜芳慈看来,当前应加长示范工程的周期,以保证新能源汽车技术有足够的成熟度,使其产业化和商业化能够顺利过渡,让新能源汽车代替现有汽车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则从企业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了报道,我感到大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都在积极布局,加大投入,力求通过自主创新获得关键技术的率先突破。我们万向也一样,从1999年开始投入研发电动汽车,到现在已经13个年头了。我总认为,水流千条归大海,但必定有一条主流。这条主流就是我们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与世界经济、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企业只有把经营目标与社会发展和人类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上还存在着的不少困难,鲁冠球认为,正是因为难,德美日等世界汽车强国在这方面走得也不是很远,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要知道我们还有全球最大的国内市场资源,只要大家坚定信心,踏实做事,新能源汽车就能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经济日报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何时驶入快车道系列报道紧扣国家经济转型升级主题,围绕读者关心的产业中的难点、热点甚至疑点,多角度地进行了报道,可读性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科学技术局局长周皓提出,科技创新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行业部门众多,还需要国家、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其中,能否进一步培育和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新能源汽车补贴力度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梁婧 黄鑫)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合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2-06-25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江西省南昌市大力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 2012-06-20)
- 新能源汽车:集中力量攻关电池核心技术( 2012-06-18)
- 北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快速前行( 2012-06-13)
- 新能源汽车:依靠自主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 201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