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作巡礼(三十三)
发布时间:2012-07-31 来源: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中心

    2010年7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授牌成立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研发中心依托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主要围绕开发非粮生物质制备液体燃料关键技术,重点解决纤维素乙醇和非粮燃料乙醇技术瓶颈和产业化问题,包括:构建大规模秸秆原料收储运体系,研发配套核心装备;完善纤维素乙醇中试,开发纤维素乙醇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建设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项目,为推进我国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提供技术。

    研发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及实验平台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研发中心已建成四个技术分中心: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中心、黑龙江省纤维素乙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谷物乙醇应用技术试验中心和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工业生物技术中心已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北京实验基地,研发中心在北京市未来科技城的实验楼将于2013年初投入使用。在实验平台建设方面,研发中心购置各类实验室仪器设备,完善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目前已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及产业化平台,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平台(预处理小试、酶制剂、共发酵菌株及发酵工艺、产物分离及分析检测等),1.5代乙醇技术升级及应用平台(木薯乙醇示范装置技术升级、甜高粱工业试验),二代乙醇技术开发平台(纤维素乙醇中试及示范装置建设)以及基于Aspen Plus的成套技术工艺包开发平台。

    研发中心围绕生物能源液体燃料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特别是在纤维素乙醇研究中已取得重要进展。针对工艺开发实现了连续预处理关键设备国产化,引进普渡大学戊糖/己糖共发酵菌株,进行了酵母扩培和水解液发酵中试评价和工艺开发,实现了木糖/己糖的共发酵转化,中试装置的吨纤维素乙醇的秸秆单耗由7吨降低至5.5吨,直接生产成本降低约2000元/吨。在万吨级示范装置建设方面,完成了周边玉米秸秆资源可利用量及时空分布研究,确定了项目选址;构建了满足纤维素乙醇工业原料要求的秸秆工业化收集物流模式,建立了专用秸秆收集网络;开发了包括粉碎、打包、运输、贮藏等专用设备在内的成套设备;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工艺技术软件包编制工作业已完成,建设万吨级纤维素乙醇示范装置的各项工作正在启动中。与此同时,研发中心还在1.5代乙醇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乙醇成套技术,建成2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研发中心在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国内合作、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已开展了一系列颇有特色的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研发中心加快优化人才梯队结构,多渠道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合作,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并选派人员到国外进行高层次互访研究,加强对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在国际国内合作方面,2009年,中粮、中石化、诺维信签署纤维素乙醇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和技术开发协议,通过三年的共同努力,纤维素乙醇技术已取得突破。受国家能源局委托,研发中心于2010、2011年组织了两届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中美双方在原料资源、物流收集、转化技术及政策支持等主题展开深入交流,达成多个合作意向。在知识产权方面,研发中心已申请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13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9项,发表论文著作25篇。在标准化建设方面,研发中心主持制定国家标准54项、行业标准7项。2012年1月,能源行业生物液体燃料加工转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委会秘书处设在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今后将依据《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研发中心在生物液体燃料行业技术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500吨/年纤维素乙醇中试装置多年开车经验,优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技术,建成、开好万吨级示范装置,并抓紧非粮原料替代工作,为现有燃料乙醇装置原料结构转型提供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关键技术水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液体燃料先进技术,为在国内建成若干套不同规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纤维素乙醇装置做出贡献,力争5-10年内将国家能源生物液体燃料研发中心建成国际一流的开放式国家级研发中心,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纤维素乙醇产业化推广基地之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