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善用新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就能加快,产业整体素质也将有效提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新机遇催生产业新结构 产能过剩问题不可小视,或引发经济系统性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善用这个新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就能加快,产业整体素质也将有效提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 从全球范围看,经济低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常态,市场需求已成为稀缺资源,资源环境、能源供求格局等也在发生着变化。祝宝良说,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是明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预计2012年粗钢产量将达7.23亿吨,同比增长3%左右。产能过剩一直是压制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平板玻璃、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目前我国的产能超过需求的一半,船舶制造能力则超过了目前的全球总需求。不仅是传统行业,一些新兴产业也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祝宝良说,产能过剩问题不可小视。从微观层面看,它会引发过度竞争,对企业效益形成压力;从宏观层面看,如果任其发展,就可能引发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化解这一难题,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应当通过扩大和创造内需、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等,来消化、转移、整合一部分产能。对于落后产能,则需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下决心淘汰一批。 产能过剩矛盾和生产力布局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祝宝良认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加快发展的心情都很迫切。但是,为了避免某些产业 “一哄而上”的现象,应当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动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以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当然,从根本上看,要实现产业素质的提升,还是要让创新成为更加强劲的驱动力,培育壮大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祝宝良说。 农业和服务业结构调整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不仅是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祝宝良说。 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已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况,虽然粮食生产连年增产,但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加;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祝宝良说,农业稳不稳,事关社会大局。不能因为连年丰收,就放松和忽视农业的发展。这方面,重点在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相关政策,使务农种粮有奔头、有效益。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一环。祝宝良说,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税收等相关政策的扶持。今年出台的“营改增”改革试点,不仅实现了结构性减税,也有力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许志峰)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2013,经济增长关键词--质量 效益 可持续
发布时间:2012-12-24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