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安全商运20年 大亚湾核电站给核电发展吃颗定心丸
发布时间:2014-05-07 来源:人民日报

    运营安全:零“跳堆”是这样炼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运营好核电站,比建设还要难。当1994年大亚湾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的时候,中国人能否安全运行核电站,一度受到国际上的质疑。比如,如何减少“跳堆”,就是一块硬骨头。

    “‘跳堆’就是核电机组一旦发现有潜在风险,就会自动停下来,是一种自我保护。”大亚湾核电运营公司安全副总工程师赵福明说,“我们要做的是,提升设备可靠性和周围环境的可靠性,尽量屏蔽影响反应堆的外界因素,减少‘跳堆’次数。”

    这很难实现,因为造成“跳堆”的因素可以说成千上万。一个小小的电容出了问题都会造成“跳堆”。投运当年,大亚湾核电机组“跳堆”9次。

    能不能不“跳堆”?中广核集团四处取经,八方求教,首先把小偏差管理做实。“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手机一打开就是下面报告上来的一两百条事件,包括地上有个烟头,或者哪个阀门异常。”刘达民说,“纠正小问题是为了预防大问题。如果你在地上捡到一个螺帽,就证明设备健康可能有问题。”

    小处用力,大处也不含糊。核电站运行到一段时间必须大修。“对设备在一个循环周期之后主动做出预防性检修,而不是坏了再修。”赵福明说,大修工期长短是运行能力高低的体现,缩短了可以增加机组运行的时间。

    为此,大亚湾核电基地2006年成立了大修优化项目组,实施了燃料操作流程优化、装料前抽真空排气、动态刻棒技术等多个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大修工期平均缩短6.5天和5.2天,创造了可观的效益。岭澳核电站2号机组第十次大修,以18.38天的大修工期,再次刷新国内核电大修最短工期纪录,并处于国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就这样,大亚湾6台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得到了有力保障,过去5年实现零“跳堆”。而仅2013年,美国104台核电机组自动、手动停堆次数分别为36、34次,法国电力公司58台机组“跳堆”34次。

    核电发展:一度停顿的行业将迎来提速期

    大亚湾核电站商运的这20年,是中国核电自主发展的缩影,全面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核电的发展之路。

    无论是“借贷建设、售电还贷”的建设模式,或是“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财务管理,还是运营中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体系,大亚湾核电基地都为后来者提供了高点起步的基础和经验。而人才的孵化培养则是大亚湾核电基地献给中国核电事业的一份大礼。

    截至2013年底,大亚湾核电基地共为台山、红沿河、宁德、阳江、防城港、咸宁等新核电基地输送技术骨干1591名,培养运行、维修、工程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岗位人才3956名,培养操纵员360人。随人才而扩散的还有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标准,对促进我国核电规模化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中广核拥有在运核电机组10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050万千瓦,占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总装机的62%。在建机组数量14台、总装机容量1662万千瓦,占我国大陆在建核电总装机的52%以上,居全球核电企业第一。

    “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4月18日,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传来的信息,让以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为目标的中广核集团振奋不已。一度停顿的核电行业即将迎来提速期。(记者 杨义 熊建 李刚)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