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冀中能源:用“绿色”提升煤矿企业发展内涵
发布时间:2012-03-14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煤矿吗?怎么看不到煤呢?” 得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成了工业旅游示范点,河北邢台市民张大年一家周末专门去邢东矿看看。小桥流水,亭阁走廊,邢东矿百亩的矿区里,绿地面积达到了41.8%,俨然就是一个园林景点。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冀中能源股份公司5年来创造利润110亿元,利润年均增长率高达22.9%。“在经济规模实现良好发展的同时,我们按照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总要求,大力推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的新模式,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冀中能源集团、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社平说。

实现煤矿不见矸石山

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中,还是在煤矿的设计规范里,都认为煤矿就应该有矸石山。但在邢东矿,创造性地实施了“井下矸石充填”技术,独创了一种全新的工艺,在井下专门开辟出巷道,用于填充矸石,既能解放呆滞资源,又能遏制地表沉陷。

截至目前,邢东矿已经开掘充填巷道15144米,采出煤炭45万吨,充填矸石28.4万立方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4亿元。邢东矿彻底改变传统思维,成为全国第一家“采煤不见矸”的煤炭企业。这项技术也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和5项国家发明专利。

同属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的邢台矿则成功研制了“工作面采后充填开采”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把地面已有的矸石和电厂的粉煤灰充填到井下采空区,成功破解了采煤沉陷这一世界性难题。这项技术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节能降耗步入环境友好

今年冬天对章村矿来说,跟往年不太一样。“我们采暖全部采用了水源热泵技术。”章村矿矿长吴红林说,冬天可以根据取暖需要自行调节温度,而且夏天还能将水温降低到5度以下。

这么一算,每年节省煤炭5000多吨,节省投入10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先后投资10多亿元,建设矿井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锅炉烟气脱硫设施12套,锅炉除尘设施24套,粉尘治理设施197套,综合能耗及各项污染物指标远远低于国家考核指标。

优美的环境为公司及所属6个矿赢得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各矿均建成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的煤炭企业之一。2010年8月,冀中能源股份公司被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全国首家“中华环境友好示范矿区”称号。

打造绿色开采示范矿区

章村矿是邢台矿区最老的矿井,该矿通过构建“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不仅彻底扭转了亏损形势,而且经济效益大幅攀升。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各种资源,这是冀中股份公司绿色矿山建设的主线。”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祁泽民说,目前整个公司已经形成大循环、每个矿又都是小循环,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和废弃物的价值均在下一环节得到保存和提升。

煤矿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在冀中能源股份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开采已经成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公司提出,到“十二五”末,所有矿井都将达到“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清洁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的四化标准,打造全国绿色开采示范矿区。(张 烁 李文学 王明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