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促减排 京东再添“绿色”支撑 根据“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本市将陆续建成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对城市电网和热网形成主力支撑。一年来,市政府成立协调推进机构,统筹推进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及配套燃气供热管网设施建设,如期实现了“一竣、一建、两落地”目标,即:东南热电中心实现竣工投产;西南热电中心年底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闭;东北、西北热电中心年底前实现了规划落地。 大机组、新技术、高效率。率先建成的东南热电中心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总投资32亿元,2010年6月26日开工建设,历时18个月,于12月26日竣工投产。项目新建2台9F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新增发电能力92万千瓦,新增供热面积1300万平米,是本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本市东南部城市电网、热网新的重要源点支撑,同时也创造了供热能力最大、发电能耗最低、全年热效率最高等三项电厂核心标准国内第一。东南热电中心的建设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大的F级燃气机组,应用“二拖一”运行模式,即两台燃机带一台蒸汽轮机运行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方式,并针对北京地区供热需求大的特点,首次应用带SSS离合器的汽轮机背压供热技术,可大幅提高机组效率和供热能力;机组最高效率可达87%,供热能力650MW。 增能力、调结构、促减排。东南热电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本市大型热电厂结构调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本地电源支撑能力,为国华一热搬迁和CBD东扩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拟规划建设14台燃气热电机组,替代15台燃煤机组,新增燃气装机600万千瓦。同时, 按“上大压小”原则,还将关停200万千瓦小火电燃煤装机。到“十二五”末,四大热电中心全部建成并完成热电厂结构调整后,本市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00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7500吨/年,氮氧化物排放12000吨/年。 |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市能源结构调整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01-11
大中小
相关链接
- 韩国能源结构趋向转变( 2011-12-08)
- 中国正努力节约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2011-12-06)
- 绿色能源“扬威”云南 能源结构优化领先全国( 2011-11-01)
- 十二五节能减排方针初定 能源结构调整箭在弦上( 2011-07-21)
- 发展核电是调整能源结构的优先选择( 2008-03-31)
- 中国未年15年能源结构目标:可再生能源占16%( 200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