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北京市能源结构调整新闻发布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01-11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

新燃料,农村生活更舒适

2011年,本市充分发挥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农村能源燃料结构调整,着力实施阳光浴室、绿色燃气、送气下乡等一批能源惠农工程建设,在进一步削减燃煤使用量、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生活品质和用能水平的不断提升。

阳光浴室建设让7万户生态涵养区农民生活更加舒适。2011年本市将在延庆、密云、昌平、怀柔、房山区、平谷6个生态涵养区的20个乡镇建设阳光浴室190座,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集热器面积1.7万平方米,解决约7万户农村居民冬季洗浴难题。“阳光浴室”是本市自2008年起实施的能源安居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一五”以来,我委共投资约6.1亿元,在延庆、密云、昌平等10个远郊区县示范建设阳光浴室572余座,加上市农委“三起来”的313座,约为全市20万户农村居民提供阳光热水。目前,“阳光浴室”总体使用运行效果良好,受到了广大农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管理办法》也把阳光浴室列为了国家推荐建设项目。

绿色燃气让延庆张山营镇居民实现炊事燃气管道化。2011年,本市继续在生态涵养区推进实施“绿色燃气”工程,重点在延庆县张山营镇和康庄镇实施了多村联供为特点的绿色燃气工程。工程建成后纯化沼气生产能力约为7650立方米/日,可使39个村1万户以上农村居民用上清洁廉价的管道炊事燃气,生活品质得到提升改善。工程创新地采用了“中心气站+分散用气”的模式,为镇级乃至县级规模沼气利用提供了全新模式的示范。工程的实施,不仅将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问题,同时,对于集约化利用生物质资源、改善农民生活用能条件和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也将作用显著。

送气下乡让密云山区农民用能方便廉价又安全。2011年本市继续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不便等问题,在门头沟区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送气下乡”覆盖范围,使密云县2.5万户山区农民用上质优价廉安全的液化石油气,进一步消除了燃用秸秆和煤的安全隐患,让更多山区农民告别质次价高的液化石油气。该工程的实施每年可替代标煤约4300吨,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约16吨,同时,对于提高村镇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优化区域用能结构,巩固山区生态建设和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成果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新政策,新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1年,本市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首次编制发布“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着力制定出台一批突破性的政策标准,推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实现了新能源发展新突破。初步测算,2011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

引导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标准体系更趋完善。(1)率先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统计方法制度,为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基础;(2)出台民用居住建筑强制安装使用太阳能光热系统的《北京市太阳能系统建筑应用项目管理办法》,在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方面实现大突破。(3)制定了阳光校园金太阳工程建设指导意见,保障了校园光伏屋顶项目顺利实施;(4)初步建立了新能源发电项目在线监测平台,促进了新能源动态管理机制的形成。

开发利用实现新突破。国家数字电视产业园5兆瓦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延庆新能源产业基地2兆瓦光伏屋顶、顺义汽车产业基地20万平米地热等一批高水平示范应用项目全面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科院1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六里屯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首钢中国动漫城2兆瓦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北京市规模最大的京能八达岭太阳能31兆瓦地面大型光伏发电项目获准开工建设。

研发与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包括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研发(实验)中心、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等一批新能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获批建设。百兆瓦级电池关键装备研制与整线集成、兆瓦级高低温两级蓄热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生物质资源在新农村应用中瓶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一系列新能源重大课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大功率风电整机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非晶硅锗合金叠层薄膜太阳电池的产业化光电转化效率从6%提高到了7.5%。

2012年,本市将继续按照“三个北京”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着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增强设施能力,持续推进四大热电中心建设,力争实现“一投一竣、两开工”的目标;继续实施燃煤锅炉房清洁改造工作,由内向外加快清洁转型步伐,完成1200蒸吨改造任务;完善城市燃气输气体系,全面建成陕京三线良乡—西沙屯工程、大唐煤制气北京段工程和西沙屯门站;积极推进非文保区小煤炉用户清洁能源改造,完成东、西城区约1万户平房居民的小煤炉改造;推动高端开发应用,实现新能源跨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力争达到4.5%左右。(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网站)

   上一页 1 2 3 4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