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作巡礼(四十二)
发布时间:2012-08-31 来源: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

    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能源局2011年9月授牌成立的第三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之一,依托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方向涵盖了晶体硅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包括多晶硅材料的制备及特性研究、高效率太阳电池及组件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及成套装备技术研究、高效大储能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重点实验室致力于通过资源共享、成果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为光伏行业服务,引领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基础设施与实验平台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我国首个新硅烷法多晶硅制备技术研发及产品检测实验室,极大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能力;建成了光伏组件和系统检测测试实验室,检测和测量涵盖了IEC、UL及国家相关标准中对于光伏组件的光电性能测试的所有项目,并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予的实验室合格认可证书;另外,还建成了高效大储能系统研究和仿真实验室、高效太阳电池和组件的中试研发实验线等。通过实验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光伏领域内从上游多晶硅材料到下游光伏系统研究,涵盖产业链范围最宽的光伏技术研发平台。

    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承担了8项国家重大项目,覆盖了光伏行业的全产业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在“新硅烷法制备高纯度多晶硅技术研究”方面,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硅烷法高纯多晶硅制备技术。该技术具有闭环式生产、无污染、耗电量少和产量高等优点,打破了我国电子级硅材料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在“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关键问题的研究”方面,研发了以“熊猫”命名的N型硅高效率低成本太阳电池,实验室效率已超过20%,大规模量产效率超过19%,并已实现年产750兆瓦的生产能力。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够大规模生产高效率N型硅太阳能电池的国家。三是在“磁悬浮储能飞轮技术研究”方面,重点实验室已攻克了磁悬浮支撑、高速高效永磁电机、飞轮系统控制和能量转换等关键技术,研发成功了我国首台20kWh磁悬浮飞轮储能样机,填补了我国民用飞轮储能系统装置的空白,也标志着重点实验室在飞轮储能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技术正处在规模产业化阶段。四是在“类单晶硅生长及缺陷控制关键问题研究”方面,类单晶硅制备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成本的铸锭工艺制备高质量类单晶硅的新型工艺技术,通过对类单晶硅生长及缺陷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大幅提升了硅片质量,使多晶硅电池效率从目前的16.8%提高到18%以上。此外,重点实验室还先后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申请专利136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获授权45项,发表论文30余篇。

    重点实验室成立以来,在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和标准制修订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实验室利用集团公司的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等人才建设平台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目前已引进博士后3人,博士8人,硕士15人。重点实验室小于45岁的中青年研发人员占到了85%,形成了一支专业与年龄结构合理、精干的科研队伍。国际合作方面,重点实验室一直将对外合作与交流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与国内外十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研发合作关系,其中包括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挪威科技工业研究院(SINTEF)、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著名的光伏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围绕合作项目,加强了学术交流,不断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和效益。除此之外,还选拔一些优秀的研究人员到国外进行培训、做访问学者、联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提高研发人员的学术水平。标准制修订方面,重点实验室共参与制定标准和图集10项,包括国家标准1项,省级标准2项,行业标准7项,图集1项。

    重点实验室今后将以《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建设具有一流创新队伍、一流实验设施、一流运行管理和一流研究创新成果的国家能源综合性光伏技术研发平台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推动光伏行业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进步,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实现低成本大规模产业化。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验室将持续在新硅烷法多晶硅制造技术、高效率低成本N型硅太阳电池技术、大容量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等领域进行专项研究,打破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力争取得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推动我国光伏产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