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天然气供应长效机制能否缓解“气荒”?
发布时间:2014-05-07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增加天然气供应,保障居民用气等多项任务。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这被业内看为是行业内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利好消息。

    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依赖进口。短期之内,国产天然气抽采能力无法与需求快速增长相匹配。根据国家天然气“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17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天然气供需缺口也将上升至900亿立方米,相当于对外依存度35%。面对越发频现的“气荒”,意见如何统筹规划?

    增加天然气供应需各方协调配合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需求侧管理薄弱、调峰应急能力不足等原因,一些地区天然气供需紧张情况时有发生,民生用气保障亟待加强。为保障天然气长期稳定供应,意见提出总体要求:按照责任要落实、监管要到位、长供有规划、增供按计划、供需签合同、价格要理顺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调度,保障民生用气,努力做到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长期稳定供应。

    增加天然气供应提出了数字上的详细要求,即到2020年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400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4200亿立方米。同时保障民生用气,基本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居民用气(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气、养老福利机构用气等)、集中供热用气,以及公交车、出租车用气等民生用气需求,特别是要确保居民用气安全稳定供应。

    我国国内天然气产量仍然维持较快增速,一季度共生产天然气32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7.2%。即使如此,由于国内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一季度中国进口天然气约1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27.8%。行业预计这种进口量增速快于产量增速的局面还将长期保持,进口天然气在国内市场份额也将逐步提高,因此对中国来讲,国际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

    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的非常规天然气如页岩气拥有其巨大的资源储量,可以作为解决能源安全的“远水”。但是短期来看,仍需要通过进口等方式填补缺口,化解气源短缺的“近渴”问题。

    目前,我国正在运营的天然气进口项目包括霍尔果斯口岸接收的中亚管道天然气和江苏福建等沿海码头接收的亚太LNG。按照标准天然气热值折算,上述项目输送能力可达512亿立方米/年。未来将达产的进口渠道包括云南瑞丽口岸,将于2014年开始接收的缅甸管道气;东北地区2018年开始接收的俄罗斯东线管道气;将陆续投产的沿海LNG码头。根据推算,将在建和达产项目加总,全部输送能力将接近240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目前国内天然气产量的2倍。

   1 2 3 下一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