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把握规律综合治理 不断开创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发布时间:2006-06-26 来源:国家能源局

    四川省新源煤矿

四川省新源煤矿位于成都市大邑县雾中山背斜中段(神仙桥背斜),矿井井田范围内主要开采上三叠统上、中、下三个煤组,属中灰、特低硫、特低磷的优质1/3焦煤,矿井核定生产能力300Kt/a,主采七星炭A、B煤层,瓦斯赋存丰富,特别是七星炭B煤层底板以下0~30m范围内有浅层天然气(瓦斯)赋存,根据1992年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对我矿瓦斯资源及利用可行性论证报告计算,我矿瓦斯储量达1.3×108m3。据200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高达47.1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高达80.39m3/t,矿井瓦斯灾害相当严重,自1951年建矿以来曾经发生瓦斯事故14起,特别是1971年发生了一起死亡10人,重伤1人,轻伤17人的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我矿痛定思痛将预防“一通三防”事故工作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增添安全措施,加强瓦斯治理,矿井实现了十余年未发生任何一通三防事故的好成绩,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总结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分析矿井瓦斯分布规律,增强瓦斯防治工作的针对性

在多年的瓦斯治理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认真收集基础数据,不断研究我矿瓦斯的分布规律,另一方面,咨询通风瓦斯专家及专业机构,提高对矿井瓦斯分布规律的科学认识,总结出了我矿瓦斯分布的基本规律,为矿井有针对性的瓦斯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分析后一致认为我矿瓦斯分布的基本特征是:

一是井田内地质构造是不对称的封闭型背斜,主采的七星炭A、B煤层的顶底板胶结致密,阻止了瓦斯的纵向遗失,在煤层及其围岩中储存了大量瓦斯,特别是在B煤层底板下0~30m范围内,瓦斯赋存十分丰富。

二是封闭型盐水给井田内瓦斯储存形成了良好的封闭条件,若在采、掘活动中,涌出封闭型盐水,破坏其封闭条件,必有大量瓦斯异常涌出。

三是井田内的瓦斯分布受控于裂缝系统,这些含气裂缝系统互不相通,自成系统,裂缝发育带多集中在背斜轴部两侧及倾伏端附近以及地质构造带区域,当采、掘活动揭露这些裂缝系统,会引起瓦斯异常涌出。

四是高危瓦斯的含气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含气饱和度、低压、低流量和喷出时间长的“五低一长”的特点。

二、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瓦斯防治的多样性

根据我矿瓦斯分布规律和瓦斯涌出特点,我矿技术人员严格遵循瓦斯治理的十二字方针,利用科技知识,不断完善瓦斯抽放利用系统,采用形式多样的抽放方法,不断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风量供给,实现瓦斯治理防治的多样性。

   1 2 3 4 下一页